查古籍
【本經(jīng)】味苦溫。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jié)氣,去蠱毒痿蹶,安五藏。生山谷。
味苦、辛,入手太陰肺經(jīng)。降氣逆而止咳,平息賁而止喘。
《金匱》射干麻黃湯,方在射干。用之治咳而上氣,以其清肺而降逆也。
紫菀清金潤(rùn)肺,止咳定喘,而兼善斂血。勞嗽吐血之證,因于肺逆而不斂,肺氣清降,則血自斂矣。其諸主治,開(kāi)喉痹,通小便,定喘促,破息賁,止吐血,住便血,療肺癰,行膿血,皆清金降逆之力也。
(公元 682 年)唐.孫思邈著。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bǔ)編,主要內(nèi)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 、雜病、色脈、針灸等,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別本,更為珍貴。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本經(jīng)】味苦溫。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jié)氣,去蠱毒痿蹶,安五藏。生山谷。
味苦、辛,入手太陰肺經(jīng)。降氣逆而止咳,平息賁而止喘。
《金匱》射干麻黃湯,方在射干。用之治咳而上氣,以其清肺而降逆也。
紫菀清金潤(rùn)肺,止咳定喘,而兼善斂血。勞嗽吐血之證,因于肺逆而不斂,肺氣清降,則血自斂矣。其諸主治,開(kāi)喉痹,通小便,定喘促,破息賁,止吐血,住便血,療肺癰,行膿血,皆清金降逆之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