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野大豆

    別名

    馬料豆、烏豆

    來源

    豆科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以種子入藥。

    生境分布

    全國各地。

    性味

    甘,溫。

    功能主治

    益腎,止汗。主治頭暈,目昏,風痹汗多。

    用法用量

    0.3~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Bǐnɡ Lián Zuò Jué別名刺柄觀音座蓮英文名Wall Angiopteris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觀音座蓮科植物刺柄觀音座蓮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iopteris muralis c......
  • 拼音注音Cì Bǎi別名山刺柏、刺柏樹、短柏木來源柏科刺柏Juniperus taiwaniana Hayata, epith mut.,以根入藥。生境分布陜西、甘肅、山西、福建、江西。性味苦,寒。功能主治主治麻疹,身熱不退。用法用量4~5......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栗子拼音注音Cì Lì Zi別名細梗薔薇來源薔薇科刺栗子Rosa graciliflora Rehd. et Wils.,以果實入藥。生境分布陜西。性味甘、酸、微澀,平。功能主治止痢消腫。主治痢疾,痔瘡。用法用量3~5......
  • 《中藥大辭典》:刺桐葉拼音注音Cì Tónɡ Yè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桐的葉片。功能主治治小兒疳積,蛔蟲癥。用法用量研末開水沖服,0.8~1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刺桐葉拼音注音Cì Tónɡ Yè別名......
  • 拼音注音Cì Tónɡ Huā別名鸚哥花(《天中記》)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功能主治《本草圖經(jīng)》:“主金瘡,止血。“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敷。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