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嚴氏)治赤白帶下,腹中痛,不飲食,羸瘦。(此血虛有熱之證,法當涼補。脈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骨本枯。言崩久則血少,復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漏不當歸熟地阿膠(炒)續(xù)斷白芍(炒)牡蠣(粉二兩)地榆(炒黑三錢)醋糊丸。米歸芍熟地續(xù)斷阿膠,補肝滋腎,以治血虛。牡蠣地榆,清熱收脫,以止帶下。赤芍酸寒,能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存國內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經》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嚴氏)治赤白帶下,腹中痛,不飲食,羸瘦。(此血虛有熱之證,法當涼補。脈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骨本枯。言崩久則血少,復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漏不當歸熟地阿膠(炒)續(xù)斷白芍(炒)牡蠣(粉二兩)地榆(炒黑三錢)醋糊丸。米歸芍熟地續(xù)斷阿膠,補肝滋腎,以治血虛。牡蠣地榆,清熱收脫,以止帶下。赤芍酸寒,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