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肝邪熱為瘧,令人顏色蒼蒼,氣息喘悶,戰(zhàn)掉狀如死者,或久熱勞微動(dòng)如瘧,積年不瘥方。
烏梅肉 蜀漆 鱉甲 葳蕤 知母 苦參(各一兩) 恒山(一兩半) 石膏(二兩) 香豉(一合) 甘草 細(xì)辛(各十八銖)
上十一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再,飲服亦佳。
治心熱為瘧不止,或止后熱不歇,乍來(lái)乍去,令人心煩,甚欲飲清水反寒,多不甚熱者方∶
甘草(一兩) 蜀漆(三兩) 恒山 鱉甲(各四兩) 石膏(五兩) 香豉(一合) 梔子 烏梅(各三十枚) 竹葉(切,二升)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總結(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治肝邪熱為瘧,令人顏色蒼蒼,氣息喘悶,戰(zhàn)掉狀如死者,或久熱勞微動(dòng)如瘧,積年不瘥方。
烏梅肉 蜀漆 鱉甲 葳蕤 知母 苦參(各一兩) 恒山(一兩半) 石膏(二兩) 香豉(一合) 甘草 細(xì)辛(各十八銖)
上十一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再,飲服亦佳。
治心熱為瘧不止,或止后熱不歇,乍來(lái)乍去,令人心煩,甚欲飲清水反寒,多不甚熱者方∶
甘草(一兩) 蜀漆(三兩) 恒山 鱉甲(各四兩) 石膏(五兩) 香豉(一合) 梔子 烏梅(各三十枚) 竹葉(切,二升)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