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流行病學 有體虱寄生或啤叮咬史。
(二)臨床表現(xiàn) 根據(jù)典型的臨床癥狀如周期性高熱伴全身疼痛、肝脾腫大及出血傾向。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即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有賴于病原學或血清學檢查。
(三)實驗室檢查
多數(shù)患者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可達1.5~2×1010/L,中性粒細胞增加。蜱傳型白細胞可在正常范圍。多次發(fā)作后可有貧血。血小板及出凝血時間大多正常,但重癥者可有異常。血清丙氨酸轉氨酶常升高,血清膽紅素可增高。尿中有少量蛋白、管型及紅、白細胞。腦脊液壓力稍增,蛋白及淋巴細胞輕度增加。發(fā)熱期取血或骨髓涂片染色鏡檢或暗視野檢查可發(fā)現(xiàn)螺旋體。厚血片或離心濃縮后檢查,可提高檢出率。必要時可行小白鼠腹腔接種。有條件時可用血凝抑制試驗等方法檢測血清特異性抗體。此外,少數(shù)病人血清康氏及華氏反應可短暫陽性,虱傳型病人血清可有OX凝集反應陽性,但效價不高。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一)流行病學 有體虱寄生或啤叮咬史。
(二)臨床表現(xiàn) 根據(jù)典型的臨床癥狀如周期性高熱伴全身疼痛、肝脾腫大及出血傾向。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即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有賴于病原學或血清學檢查。
(三)實驗室檢查
多數(shù)患者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可達1.5~2×1010/L,中性粒細胞增加。蜱傳型白細胞可在正常范圍。多次發(fā)作后可有貧血。血小板及出凝血時間大多正常,但重癥者可有異常。血清丙氨酸轉氨酶常升高,血清膽紅素可增高。尿中有少量蛋白、管型及紅、白細胞。腦脊液壓力稍增,蛋白及淋巴細胞輕度增加。發(fā)熱期取血或骨髓涂片染色鏡檢或暗視野檢查可發(fā)現(xiàn)螺旋體。厚血片或離心濃縮后檢查,可提高檢出率。必要時可行小白鼠腹腔接種。有條件時可用血凝抑制試驗等方法檢測血清特異性抗體。此外,少數(shù)病人血清康氏及華氏反應可短暫陽性,虱傳型病人血清可有OX凝集反應陽性,但效價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