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天氣不和疾疫流行方。
取南向社中柏東南枝曝令干,搗末,酒服方寸匕,神良。
治溫病令不相染方∶
以桃樹中蠹屎末之,水服方寸匕。
又方術(shù)豉等分,酒漬服之妙。
又方赤豆一升,新布袋盛,納井中三日出,舉家服二七枚。
又方松葉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治溫令不相染方∶
新布袋盛大豆一升,納井中一宿出,服七枚。
又方白蜜和上色朱砂粉一兩,以太歲日平旦,大小勿食,向東方立,吞服三七丸如麻子大,勿令齒近之,并吞赤小豆七枚,投井泉中。
治瘴氣方∶蒜(五十子并皮碎之) 豉心(一升)
上二味以三歲男兒尿二升煮五六沸,去滓服之。(蒜疑蔥之誤。)
又方青竹茹二升,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作三服。
治患霧氣者,心內(nèi)煩悶少氣,頭痛項急,起則眼眩欲倒,身微熱戰(zhàn)掉不安,時復(fù)憎寒,心中欲吐,吐時無物方∶
新豬屎二升半,納好酒一升攪令散,以生布絞取汁,更以綿濾頓服之取盡。即地鋪暖臥覆蓋,鋪前著火,當(dāng)汗出。若得汗,當(dāng)細(xì)細(xì)去上衣,勿使心寒,寒即不瘥,看汗自干乃起。
慎風(fēng)冷。亦治瘧及風(fēng)勞蠱毒。
治肝腑臟溫病陰陽毒,頸背雙筋牽,先寒后熱,腰強(qiáng)急縮,目中生花方∶
桂心(一兩) 白術(shù) 芒硝 大青 梔子(各三兩) 柴胡(五兩) 石膏 生姜(各八兩)生地黃 香豉(各一升)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肝腑臟溫病陰陽毒,先寒后熱,頸筋攣牽,面目赤黃,身中直強(qiáng)方∶
元參(一兩) 細(xì)辛(二兩) 梔子 黃芩 升麻 芒硝(各三兩) 石膏(三兩) 竹葉(切,五升) 車前草(曝,切,二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半煮竹葉、車前,取七升去滓,下諸藥煎至三升,納芒硝,分三服。
治心腑臟溫病陰陽毒,戰(zhàn)掉不安驚動方∶
大青 黃芩 梔子 知母 芒硝(各三兩) 麻黃(四兩) 元參(六兩) 石膏 生葛根(各八兩) 生地黃(切,一升)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芒硝,分三服。
治脾腑臟溫病陰陽毒,頭重頸直,皮肉痹,結(jié)核隱起方∶
大青 羚羊角 升麻 射干 芒硝(各三兩) 梔子(四兩) 寒水石(五兩) 元參(八兩)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肺腑臟溫病陰陽毒,咳嗽連續(xù)聲不絕嘔逆方∶
麻黃 梔子 紫菀 大青 元參 葛根(各三兩) 桂心 甘草(各二兩) 杏仁 前胡((各四兩) 石膏(八兩)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腎腑臟溫病,身面如刺,腰中欲折,熱毒內(nèi)傷方∶
茵陳蒿 梔子 芒硝(各三兩) 苦參 生葛(各四兩) 生地黃 石膏(各八兩) 蔥白 豉(各一升)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下芒硝,分三服。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詳.二十卷.自醫(yī)工論至疵靨論,述小兒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論, 論后附方.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乙(仲陽)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天氣不和疾疫流行方。
取南向社中柏東南枝曝令干,搗末,酒服方寸匕,神良。
治溫病令不相染方∶
以桃樹中蠹屎末之,水服方寸匕。
又方術(shù)豉等分,酒漬服之妙。
又方赤豆一升,新布袋盛,納井中三日出,舉家服二七枚。
又方松葉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治溫令不相染方∶
新布袋盛大豆一升,納井中一宿出,服七枚。
又方白蜜和上色朱砂粉一兩,以太歲日平旦,大小勿食,向東方立,吞服三七丸如麻子大,勿令齒近之,并吞赤小豆七枚,投井泉中。
治瘴氣方∶蒜(五十子并皮碎之) 豉心(一升)
上二味以三歲男兒尿二升煮五六沸,去滓服之。(蒜疑蔥之誤。)
又方青竹茹二升,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作三服。
治患霧氣者,心內(nèi)煩悶少氣,頭痛項急,起則眼眩欲倒,身微熱戰(zhàn)掉不安,時復(fù)憎寒,心中欲吐,吐時無物方∶
新豬屎二升半,納好酒一升攪令散,以生布絞取汁,更以綿濾頓服之取盡。即地鋪暖臥覆蓋,鋪前著火,當(dāng)汗出。若得汗,當(dāng)細(xì)細(xì)去上衣,勿使心寒,寒即不瘥,看汗自干乃起。
慎風(fēng)冷。亦治瘧及風(fēng)勞蠱毒。
治肝腑臟溫病陰陽毒,頸背雙筋牽,先寒后熱,腰強(qiáng)急縮,目中生花方∶
桂心(一兩) 白術(shù) 芒硝 大青 梔子(各三兩) 柴胡(五兩) 石膏 生姜(各八兩)生地黃 香豉(各一升)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肝腑臟溫病陰陽毒,先寒后熱,頸筋攣牽,面目赤黃,身中直強(qiáng)方∶
元參(一兩) 細(xì)辛(二兩) 梔子 黃芩 升麻 芒硝(各三兩) 石膏(三兩) 竹葉(切,五升) 車前草(曝,切,二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半煮竹葉、車前,取七升去滓,下諸藥煎至三升,納芒硝,分三服。
治心腑臟溫病陰陽毒,戰(zhàn)掉不安驚動方∶
大青 黃芩 梔子 知母 芒硝(各三兩) 麻黃(四兩) 元參(六兩) 石膏 生葛根(各八兩) 生地黃(切,一升)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芒硝,分三服。
治脾腑臟溫病陰陽毒,頭重頸直,皮肉痹,結(jié)核隱起方∶
大青 羚羊角 升麻 射干 芒硝(各三兩) 梔子(四兩) 寒水石(五兩) 元參(八兩)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肺腑臟溫病陰陽毒,咳嗽連續(xù)聲不絕嘔逆方∶
麻黃 梔子 紫菀 大青 元參 葛根(各三兩) 桂心 甘草(各二兩) 杏仁 前胡((各四兩) 石膏(八兩)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腎腑臟溫病,身面如刺,腰中欲折,熱毒內(nèi)傷方∶
茵陳蒿 梔子 芒硝(各三兩) 苦參 生葛(各四兩) 生地黃 石膏(各八兩) 蔥白 豉(各一升)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下芒硝,分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