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藥用】本品為玄參科植物胡黃連的根莖與根。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入肝、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退骨蒸。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濕熱下痢及痔瘡等癥。
本品有類似黃連除濕熱和解毒的功效,故對于濕熱下痢及濕熱痔瘡等癥均可應(yīng)用。
2.用于陰虛發(fā)熱,潮熱骨蒸,小兒疳熱等癥。
本品與知母、青蒿、地骨皮、銀柴胡、秦艽、鱉甲等配伍,可治陰虛發(fā)熱,午后潮熱;與黃連、蘆薈等同用,可治小兒疳熱等癥。
【處方用名】胡黃連(洗凈,曬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胡黃連丸《博濟(jì)方》:胡黃連、丁香、蜜陀僧、肉豆蔻、檳榔、樸硝、訶子、麝香、綠豆末。治疳疾瀉痢。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yàn)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zé)岵「怀?。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藥用】本品為玄參科植物胡黃連的根莖與根。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入肝、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退骨蒸。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濕熱下痢及痔瘡等癥。
本品有類似黃連除濕熱和解毒的功效,故對于濕熱下痢及濕熱痔瘡等癥均可應(yīng)用。
2.用于陰虛發(fā)熱,潮熱骨蒸,小兒疳熱等癥。
本品與知母、青蒿、地骨皮、銀柴胡、秦艽、鱉甲等配伍,可治陰虛發(fā)熱,午后潮熱;與黃連、蘆薈等同用,可治小兒疳熱等癥。
【處方用名】胡黃連(洗凈,曬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胡黃連丸《博濟(jì)方》:胡黃連、丁香、蜜陀僧、肉豆蔻、檳榔、樸硝、訶子、麝香、綠豆末。治疳疾瀉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