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針灸素難要旨》 二十三、刺避

    作者: 高武

    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臟。中心者遠死,其動為噫;中肝者五日死,其動為語;中脾者十日死,其動為吞;中腎者六日死,其動為嚏;中肺者三日死,其動為咳;中膽者一日半死,其動為嘔;中鬲者皆為傷中,其病雖愈,不過一歲必死。刺避五藏者,知逆從也。所謂從者,鬲與脾腎之處,不知者反之。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面上中溜脈,不幸為盲;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刺舌下中大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刺(委中穴)中大脈令人仆脫色;刺氣沖中脈,血不出為腫,鼠仆刺脊間,中髓為傴;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刺缺盆中內(nèi)陷氣泄,令人喘咳逆;刺手魚腹中陷為腫。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渴人。病有脅下道二,二歲不已,名曰息積。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毋損不足者,身贏瘦,毋用 石也。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內(nèi)陷中脈,為內(nèi)漏為聾;刺膝臏出液為跛;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

    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刺跗中內(nèi)陷氣歸之不得屈伸;刺陰股下三寸內(nèi)陷,令人遺溺;刺腋下脅間內(nèi)陷令人咳;刺小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小腹?jié)M;刺 腸內(nèi)陷為腫;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刺關節(jié)中液出不得屈伸。無刺 之熱,無刺渾渾之脈,無刺灑灑之汗,無刺病與脈相逆者。窺門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門而刺之者死于堂上。新內(nèi)勿刺,已刺勿內(nèi);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勞勿刺,已刺勿勞;已飽勿刺,已刺勿飽;已饑勿刺,已刺勿饑;已渴勿刺,已刺勿渴。乘車來者臥而休之,如食頃乃刺之;出行來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頃乃刺之;大驚大恐,必定其氣乃刺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曹世榮
  • 作者:
    李珣
  • 本書是河南省杞縣解放前的名醫(yī)翟竹亭先生的遺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開封專署衛(wèi)生局以石印本問世,此由開封醫(yī)學??茖W校張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礎上整理而成。全書凡十七門,二百三十七案。各門有總論,說明病源同異;每病有醫(yī)案,辨證論治,方法簡便。重以溫疫險惡證案,內(nèi)外婦幼各科雜證兼?zhèn)洌摵喍?,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敗的誤診教訓,亦詳為記載??晒┡R床醫(yī)師參考運用。

    作者:
  • 作者:
    顧德華
  • 作者:
    趙獻可
  • 作者:
    韓懋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包括《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二書)(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是春秋戰(zhàn)國前醫(yī)療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