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經》的精要,設為問答,解釋疑難。
查古籍
(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經》的精要,設為問答,解釋疑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普濟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侗静菥V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水底撈月最為良,止熱清心此是強,飛經走氣能通氣,赤鳳搖頭助氣長。
黃蜂出洞最為熱,陰癥白痢并水瀉,發(fā)汗不出后用之,頓教孔竅皆通泄。
按弦走搓摩,動氣化痰多,二龍戲珠法,溫和可用他。
鳳凰單展翅,虛浮熱能除,猿猴摘果勢,化痰能動氣。
◎黃蜂出洞:
大熱。做法:先掐心經,次掐勞宮,先開三關,后以左右二大指從陰陽處起,一撮一上,至關中離坎上掐穴。發(fā)汗用之。
◎水底撈月:
大寒。做法:先清天河水,后五指皆跪,中指向前跪,四指隨后,右運勞宮,以涼氣呵之,退熱可用。若先取天河水至勞宮,左運呵暖氣,主發(fā)汗,亦屬熱。
◎鳳單展翅:
溫熱。用右手大指掐總筋,四指翻在大指下,大指又起又翻,如此做至關中,五指取穴掐之。
◎打馬過河:
溫涼。右運勞宮畢,屈指向上,彈內關、陽池、間使,天河邊,生涼退熱用之。
◎飛經走氣:
先運五經,后五指開張一滾,做關中用手打拍,乃運氣行氣也,治氣可用。又以一手推心經,至橫紋住,以一手揉氣關,通竅也。
◎按弦搓摩:
先運八卦,后用指搓病人手,關上一搓,關中一搓,關下一搓,拿病人手,輕輕慢慢而搖,化痰可用。
◎天門入虎口:
用右手大指掐兒虎口,中指掐住天門,食指掐住總位,以左手五指聚住揉斗肘,輕輕慢慢而搖,生氣順氣也。又法:『自干宮經坎艮入虎口按之,清脾?!?/p>
◎猿猴摘果:
以兩手攝兒螺螄上皮,摘之,消食可用。
◎赤鳳搖頭:
以兩手捉兒頭而搖之,其處在耳前少上,治驚也。
◎二龍戲珠:
以兩手攝兒兩耳輪戲之,治驚。眼向左吊則右重,右吊則左重;如初受驚,眼不吊,兩邊輕重如一,如眼上則下重,下則上重。
◎丹鳳搖尾:
以一手掐勞宮,以一手掐心經,搖之。治驚。
◎黃蜂入洞:
屈兒小指,揉兒勞宮,去風寒也。
◎鳳凰鼓翅:
掐精寧、威靈二穴,前后搖擺之,治黃腫也。
◎孤雁游飛:
以大指自脾土外邊推去,經三關、六腑、天門、勞宮邊,還止脾土,亦治黃腫也。
◎運水入土:
以一手從腎經推去,經兌、干、坎、艮至脾土按之,脾土太旺,水火不能既濟,用之,蓋治脾土虛弱。
◎運土入水:
照前法反回是也。腎水頻數(shù)無統(tǒng)用之。又治小便赤澀。
◎老漢扳繒:
以一指掐大指根骨,一手掐脾經搖之,治痞塊也。
◎斗肘走氣:
以一手托兒斗肘運轉,男左女右,一手捉兒手搖動,治痞。
◎運勞宮:
屈中指運兒勞宮也。右運涼,左運汗。
◎運八卦:
以大指運之,男左女右,開胸化痰。
◎運五經:
以大指往來搓五經紋,能動臟腑之氣。
◎推四橫:
以大指往來推四橫紋,能和上下之氣,氣喘腹痛可用。
◎分陰陽:
屈兒拳于手背上,四指節(jié)從中往兩下分之,分利氣血。
◎和陰陽:
從兩下合之,理氣血用之。
◎天河水:
推者,自下而上也。按住間使,退天河水也。
◎掐后溪:
推上為清,推下為補,小便赤澀宜清,腎經虛弱宜補。
◎掐龜尾:
掐龜尾并揉臍,治兒水瀉,烏痧,膨脹,臍風,月家盤腸等驚。
◎揉臍法:
掐斗肘畢,又以左大指按兒臍下丹田不動,以右大指周圍搓摩之,一往一來。一掐斗肘下筋,曲池上總筋,治急驚。
◎止吐瀉法:
橫門刮至中指一節(jié)掐之,主吐;中指一節(jié)內推上,止吐。
板門推向橫門掐,止瀉;橫門推向板門掐,止吐。
提手背四指內頂橫紋,主吐;還上,主止吐。
手背刮至中指一節(jié)處,主瀉;中指外一節(jié)掐,止瀉。
如被水驚,板門大冷;如被風驚,板門大熱。
如被驚嚇,又熱又跳,先扯五指,要辨冷熱。
如瀉黃尿,熱;泄清尿,冷;推外脾補虛,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