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針灸大成》 腸痔大便門

    腸鳴:三里陷谷公孫太白章門三陰交水分神闕胃俞三焦俞。

    腸鳴而瀉:神闕水分三間。

    食泄:上廉下廉。

    暴泄:隱白。

    洞泄:腎俞。

    溏泄:太沖神闕三陰交。

    泄不止:神闕。

    出泄不覺:中脘。

    痢疾:曲泉太溪太沖丹田脾俞小腸俞。

    便血:承山復(fù)溜太沖太白。大便不禁:丹田大腸俞。

    大便不通:承山太溪照海太沖小腸俞太白章門膀胱俞。

    大便下重:承山解溪太白帶脈。

    閉塞:照海太白章門。

    泄瀉:曲泉陰陵然谷束骨隱白三焦俞中脘天樞脾俞腎俞大腸俞。

    五痔:委中承山飛揚(yáng)陽輔復(fù)溜太沖俠溪?dú)夂庨L強(qiáng)。

    腸風(fēng):尾閭骨盡處,灸百壯即愈。

    大小便不通:胃脘(灸三百壯)。

    腸癰痛:太白陷谷大腸俞。

    脫肛:百會尾閭(七壯)臍中(隨年壯)。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