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陰陽清濁相干,謂之氣亂。氣亂在腸胃,為霍亂也。多因飲食過度,冒觸風冷,冷氣入于腹內,脾氣得冷則不消水谷,胃氣得冷則吐逆,腸氣得冷則下利。其先心痛者先吐,先腹痛者先利,心腹俱痛,吐利并發(fā)。其有頭痛、壯熱而吐利者,由體盛而挾風之氣搏之外,與血氣交爭,故頭痛發(fā)熱也,內乘腸胃,故霍亂吐利也。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陰陽清濁相干,謂之氣亂。氣亂在腸胃,為霍亂也。多因飲食過度,冒觸風冷,冷氣入于腹內,脾氣得冷則不消水谷,胃氣得冷則吐逆,腸氣得冷則下利。其先心痛者先吐,先腹痛者先利,心腹俱痛,吐利并發(fā)。其有頭痛、壯熱而吐利者,由體盛而挾風之氣搏之外,與血氣交爭,故頭痛發(fā)熱也,內乘腸胃,故霍亂吐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