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串雅內(nèi)外編》 大黑虎膏

    癰疽發(fā)背,跌撲損傷,折骨療瘡,皆可治之。

    白芷 大黃 黃連 白及 白蘞 黃芩 木鱉 黃柏 羌活 獨活 金毛狗脊 杏仁 當歸 芍藥 川芎 肉蓯蓉 生地 前胡 肉桂 柴胡 荊芥穗 黃芪 連翹 防風(fēng) 蓖麻子 乳香 沒藥 血竭

    以上各一兩

    樟腦 血余各四兩 香油三斤 飛丹一斤 麝香五錢 槐柳枝備二兩

    上乳香等細藥另研聽用,余藥入油熬黑枯色,濾去渣再熬,以滴水不散為度。入飛丹以槐技不住手攪之,入水和軟,不斷不黏即住火。入乳香、沒藥、血竭三味,次入樟腦、麝香,攪勻收用攤貼。

    按 蔡月笙家有紫玉膏方,治一切疑難外癥,無名腫毒。未破者即可漸消,已破者拔毒收功。用白及、白蘞、商陸、當歸、獨活、羌活、赤芍、蓖麻子、馬前子、大黃各一兩,血余一大團(須用男子發(fā)),浸入麻油二斤,文武火熬至藥枯焦為度。用細絹將藥渣漉出,再將油入鍋內(nèi)熬至一斤,入黃丹細末半斤收用。此方價廉而神效,附錄以備采用。有心濟世者,宜隨時照方法制,以備緩急,費不多而獲效最溥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