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諸病源候論》 八、沙虱候

    作者: 巢元方

    山內(nèi)水間有沙虱,其蠱甚細,不可見。人入水浴及汲水澡浴,此蟲著身,及陰雨日行草間亦著人,便鉆入皮里。其診法,初得時,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粟,以手摩赤上,痛如刺。

    過三日之后,令百節(jié)強,疼痛,寒熱,赤上發(fā)瘡。此蟲漸入至骨,則殺人。

    人在山澗洗浴竟,巾拭KT KT 如芒毛針刺,熟看見處,以竹簪挑拂去之。已深者,用針挑取蟲子,正如疥蟲,著爪上,映光方見行動也。挑不得,灸上三七壯,則蟲死病除。若止兩三處,不能為害,多處不可盡挑灸。挑灸其上而猶覺昏昏,是其已大深,便應(yīng)須根據(jù)土俗作方術(shù)拂出之,并作諸藥湯浴,皆得一二升,出都盡乃止。

    此七日內(nèi)宜瘥,不爾則續(xù)有飛蠱來,人攻啖心臟便死。飛蠱白色,如韭葉大,長四五寸,初著腹脅,腫痛如刺,即破雞 之,盡出食雞,或得三四數(shù)過,與取盡乃止,兼取麝香、犀角護其內(nèi),作此治可瘥。勿謂小小,不速治,則殺人。

    彼土呼此病為呼 。(吳音沙作 。讀如鳥長尾 音也。)言此蟲能招呼沙虱入人體內(nèi),人行有得沙虱,還至即以火自灸燎令遍,則此蟲自墮地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