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凡癩病,皆是惡風(fēng)及犯觸忌害所得。初覺皮毛變異,或淫淫苦癢如蟲行,或眼前見物如垂絲,言語無定,心常驚恐。皮肉中或如桃李子,隱軫赤黑,手足頑痹,針刺不痛,腳下不得踏地。凡食之時,開口而鳴,語亦如是,身體瘡?fù)矗瑑芍馊缋K縛,此名黑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