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zhǔn)繩·類方》 咽痛

    作者: 王肯堂

    三黃丸(見發(fā)熱。)

    龍麝聚圣丹(《寶鑒》,下同) 治心脾客熱,毒瓦斯攻沖,咽喉赤腫疼痛,或成喉痹,或結(jié)硬不消,愈而復(fù)發(fā),經(jīng)久不瘥。或舌本腫脹,滿口生瘡,飲食難咽,并宜服之。

    南硼砂(研) 川芎(各一兩) 生地黃 犀角屑 羚羊角屑 琥珀(研) 玄參 桔梗 升麻鉛白霜(研) 連翹(各五錢) 赤茯苓 馬牙硝 腦子(研) 人參 麝香(各三錢) 朱砂(飛) 牛黃(研。各二錢)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用金箔五十片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或新汲水化下,或細(xì)嚼,或噙化津液咽下皆可,食后臨臥服。

    祛毒牛黃丸治大人小兒咽喉腫痛,舌本強硬,滿口生瘡,涎潮喘急,飲食難進(jìn),胸膈不利。

    牛黃(研,三錢半) 人參 琥珀(研) 犀角(取細(xì)末) 桔梗 生地黃(沉水者佳) 硼砂(各半兩)

    雄黃(一兩,飛) 玄參 升麻(各三錢) 蛤粉(水飛,四兩) 寒水石( ,二兩) 朱砂(飛研,七錢) 鉛白霜腦子(各一錢)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小彈子大,金箔為衣,瓷器內(nèi)收。每服一丸,濃煎薄荷湯化下,或新汲水化服亦得,食后,日進(jìn)二三服,噙化亦得。

    咽喉備急丹

    青黛 芒硝 白僵蠶(各一兩) 甘草(四兩)

    上為細(xì)末,用臘月內(nèi)牛膽有黃者,盛藥其中,蔭四十九日,多時為妙。

    增損如圣湯(《寶鑒》) 治風(fēng)熱攻沖會厭,語聲不出,咽喉妨悶?zāi)[痛。

    桔梗(二兩) 炙甘草(一兩半) 枳殼(湯浸,去瓤,二錢半) 防風(fēng)(半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渣,入酥如棗許,攪勻,食后溫服。

    利膈湯(《本事》) 治虛煩上壅,脾肺有熱,咽喉生瘡。

    雞蘇葉 荊芥 防風(fēng) 桔梗 人參 牛蒡子(隔紙炒) 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如咽痛口瘡甚者,加僵蠶一兩。

    桔梗湯(東垣) 治咽腫,微覺痛,聲破,季冬合之。

    麻黃(存節(jié),五分) 桔梗(一錢) 黃芩(三錢) 甘草(一錢) 白僵蠶(三錢) 馬屁勃(一兩) 桂枝(少許) 當(dāng)歸身(三分)

    水二盞,煎去渣,稍熱服,食后,徐徐呷之。

    金沸草散 辰砂化痰丸(俱見咳嗽。)

    發(fā)聲散(《寶鑒》) 治咽痛不妨咽物,咽物則微痛,不宜用寒涼藥過泄之,此妨悶明熱也。

    栝蔞(一個) 白僵蠶(半兩,炒) 桔梗(新白者,七錢半,炒) 甘草(二錢,炒)

    上為末,每用少許,干摻咽喉中。若大腫痛,左右有紅,或只一壁紅紫長大,而水米不下,用此藥一錢,樸硝一錢匕,和勻,干摻喉中,咽津。如喉中生赤腫,或有小白頭瘡,用此藥一錢匕,白礬半錢,細(xì)研如粉,和勻,干摻之。

    碧云散

    白礬(明凈,一錢) 巴豆(一粒,去殼)

    上以白礬為末,瓦上熔成,入巴豆在礬內(nèi),候礬干為度,細(xì)研,分作四服,每一字以竹管吹入咽中,涎出為效。又方,用青礬。

    雞蘇丸(見吐血。) 辰砂五苓散(見消癉。)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