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辨證錄》 凡例

    作者: 陳士鐸

    一、是編皆岐伯天師、仲景張使君所口授,鐸敬述廣推以傳世。實遵師誨,非敢自矜出奇。

    一、辨證不辨脈者,以證之易識也。茍能知癥,何必辨脈哉。雖然,辨證更能辨脈,則治病益精,又在人善用之耳。

    一、辨論證候均出新裁,闡揚《靈》、《素》所未備,于二經(jīng)不無小補云。

    一、編中不講經(jīng)絡(luò)穴道,以經(jīng)絡(luò)穴道之義,已顯載于《靈》、《素》二經(jīng),人可讀經(jīng)自考也。

    一、各門辨證,專講五行生克之理,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經(jīng)權(quán)常變,顛倒紛紜,貴人善讀之耳。

    一、鐸壯游五岳,每逢異人傳刀圭之書頗富,凡可引證,附載于各辨證條后,以備同人采擇。

    一、祖父素好方術(shù),遺有家傳秘本,凡關(guān)合各癥者,盡行采入,以成異書。

    一、吾越多隱君子,頗喜談醫(yī),如蔣子羽、姚復(fù)庵、倪涵初、金子如、蔡煥然、朱瑞林諸先生,暨內(nèi)父張公噩仍與同輩余子道元、葉子正叔、林子巨源、錢子升 、丁子威如、家太士,或聞其余論,或接其片言,均采入靡遺。

    一、茲編不講針灸,非輕之也。蓋九針治病之法,已暢論于《靈》、《素》書中,不必再為發(fā)明耳。

    一、人病最多,集中所論,恐不足概世人之病,然生克之理既明,常變之法可悟,此編旁通治法,正有余也。

    一、二師所傳諸方,與鄙人所采諸法,分兩有太多過重之處,雖因病立方,各合機宜,然而氣稟有濃薄之分,生產(chǎn)有南北之異,宜臨癥加減,不可拘定方中,疑畏而不敢用也。

    一、鐸年過六旬,精神衰邁,二師傳鐸之言,愧難強記,恐至遣忘,辨論之處,或多未備,尤望同人之教鐸也。

    一、是編方法,親試者十之五,友朋親串傳誦者十之三,罔不立取奇驗,故敢付梓告世。

    然猶恐藥有多寡、輕重,方有大小、奇偶,又將生平異傳諸方,備載于后,便世臨病酌用也。

    一、岐天師傳書甚富,而《外經(jīng)》一編尤奇。篇中秘奧,皆采之《外經(jīng)》,精鑒居多,非無本之學(xué)也。鐸晚年尚欲箋釋《外經(jīng)》,以求正于大雅君子也。

    一、鐸勤著述,近年以來廣搜醫(yī)籍,又成一編,決壽夭之奇,闡生克之秘,有益于人命不淺。

    悵卷帙浩繁,鐸家貧不克災(zāi)梨,倘有同心好善之士,肯捐資剞劂,鐸傾囊付之,不吝惜也。

    大雅堂主人遠公識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