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竹林女科證治》 子氣

    作者: 未知

    妊娠三月之后,兩足浮腫,甚者自腳面腫至腿膝,飲食不甘。小水流利者屬濕氣為病,名曰子氣,宜赤苓湯。若兩足發(fā)腫,漸至腿膝,或足指縫間出水,乃水氣腫滿之故,宜天仙藤散。若脾胃虛弱,佐以四君子湯,未應,宜用補中益氣湯兼用逍遙散。

    赤苓湯

    濃樸(姜制) 陳皮(去白,各八分) 蒼術(米泔浸、炒,一錢) 炙甘草(五分) 赤茯苓 桑白皮(各一錢) 姜(三片) 水煎服。

    天仙藤散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洗、略炒) 香附(制) 陳皮 烏藥 甘草(各一錢) 木瓜(三片) 蘇葉(四分)姜(三片)

    水煎,食前服。日服二次,以水盡,腫消為度。

    若脾胃虛弱,佐以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炙草)各八分。

    補中益氣湯

    人參 黃 (蜜炙) 白術(蜜炙) 甘草(炙,各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 陳皮(五分) 升麻柴胡(各三分) 姜(三片) 棗(二枚)

    煎水服。

    逍遙散

    當歸 白術(蜜炙) 白芍 茯神 甘草 柴胡(各一錢) 姜(三片)

    水煎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張杲
  •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作者:
  • 作者:
    程杏軒
  •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是總論病證,是治療法則,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作者:
  • 作者:
    趙濂
  • 作者:
  •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作者:
  • 作者:
    袁氏(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