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竹林女科證治》 赤白帶下證治

    作者: 未知

    帶下令人不產育,宜急治之。扁鵲過邯鄲聞貴婦人,所以專為帶下醫(yī)也。赤者熱入小腸,白者熱入大腸,原其本皆濕熱結于任脈,滲入膀胱,出于大小腸之分,溲出津液淋瀝以下,故曰白帶下。輕則下而不多,重則下而無度,淋露日久,遂使精血干枯,肌肉消瘦。治當升陽益陰,則清濁自分,補脾養(yǎng)胃,則濕熱自除。尤當斷濃味,補元陽,而帶下可止矣。

    赤白帶經驗方

    當歸(酒洗) 生地黃(酒洗) 白芍(酒炒) 白雞冠花子 白術(蜜炙) 建蓮肉(去心) 川芎(各一錢) 炙甘草(七分) 扁豆花(炒,七分)(白者治白帶,赤者治赤帶)

    水煎食遠服。瘦人多熱,加黃連(姜汁炒)、黃柏(酒炒)、香附(醋制)各五分;肥人多痰,加南星(制)、蒼術(米泔浸)、半夏(制)各六分;久下不止,加熟地黃一錢,山茱萸八分;氣虛,加人參(去蘆)、黃 各七分;赤帶,加黃芩(酒炒)一錢,荊芥六分;腹痛加煨姜一片,或加葵花五朵更炒(白者治白帶,赤者治赤帶)。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