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男子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壅隔痰響.咽喉不利.咳嗽虛煩.引飲頭昏.腳疼腰痛.倦怠肚腹.刺痛.冷熱氣泄.大便風(fēng)秘.澀滯不通.
真蘇子(五兩炒) 當(dāng)歸(三兩) 前胡(三兩)濃樸(三兩) 甘草(三兩) 肉桂(三兩) 陳皮(三兩) 半夏(三兩)
上 散.每服姜三片.棗一枚.煎服不拘時(shí).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bǔ)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yùn)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jiǎn)明易學(xué)。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治男子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壅隔痰響.咽喉不利.咳嗽虛煩.引飲頭昏.腳疼腰痛.倦怠肚腹.刺痛.冷熱氣泄.大便風(fēng)秘.澀滯不通.
真蘇子(五兩炒) 當(dāng)歸(三兩) 前胡(三兩)濃樸(三兩) 甘草(三兩) 肉桂(三兩) 陳皮(三兩) 半夏(三兩)
上 散.每服姜三片.棗一枚.煎服不拘時(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