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癥因脈治》 偏滲小便不利

    【偏滲小便不利之癥】泄瀉不止,水谷不分,腹中漉漉有聲,或痛或不痛,小水全無,此水液偏滲于大腸也。

    【偏滲小便不利之因】胃為倉廩之官,司納水谷,小腸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然必藉脾氣沖和,乃能營運分利,茍脾元失職,則胃中水谷不得消磨,小腸水谷混濁不化,于是闌門之泌別不清,水谷偏走大腸,而小便不利矣。

    【偏滲小便不利之脈】右關(guān)弦大,胃家之病。右關(guān)弦細,脾氣有損。左寸偏弦,小腸之

    【偏滲小便不利之治】胃有痰飲者,二陳平胃散。胃火不清者,清胃湯。胃寒不能磨化者子湯。脾寒不能腐熟水谷,理中湯。中氣衰弱,不能升降陰陽,補中益氣湯。脾家有熱,不能厘清降濁者,黃連戊己湯,合瀉黃散。

    二陳平胃散

    白茯苓 半夏 熟蒼術(shù) 濃樸 陳皮 甘草

    清胃湯見腹痛。

    理中湯

    人參 白術(shù) 炮姜 甘草

    導(dǎo)赤各半湯見前。

    木通枳殼湯

    木通 枳殼

    二味同煎。

    四君子湯見痢疾。

    黃連戊己湯

    川連(一錢) 白芍藥(五錢) 甘草(一錢)

    瀉黃散

    防風(fēng) 藿香 山梔 石膏 甘草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