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查古籍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頭角痛,須用川芎,血枯亦用。巔頂痛,須用 本。偏身肢節(jié)痛,須用羌活,風濕亦用。
腹中痛,須用白芍、濃樸。臍下痛,須用黃柏、青皮。心下痛,須用吳茱萸。胃脘痛,須用草豆蔻。脅下痛,須用柴胡,日晡潮熱寒熱往來亦用。莖中痛,須用生甘草梢。氣刺痛,須用枳殼,血刺痛,需用當歸。心下痞,需用枳實。胸中寒痞,須用去白陳皮。腹中窄,須用蒼術。破血須用桃仁。活血須用當歸,補血須用川芎。調(diào)血須用玄胡索,補元氣須用人參。
調(diào)諸氣須用木香。破滯氣須用枳殼、青皮。肌表熱須用黃芩,去痰亦用。
去痰用半夏。去風痰須用南星。諸虛熱須用黃 ,盜汗亦用。脾胃受濕用白術,去痰亦用。下焦?jié)衲[用漢防己,草龍膽。中焦?jié)駸嵊命S連,下焦?jié)駸嵊命S芩。煩渴須用白茯苓、葛根。嗽者用五味子,咳有聲無痰者,用生姜、杏仁、防風??扔新曈刑嫡?,用半夏、枳殼、防風。喘者須用阿膠、天門冬、麥門冬。諸泄瀉須用白芍、白術。諸水瀉用白術、茯苓、澤瀉。諸痢疾須用當歸、白芍藥。
上部見血用防風,中部見血用黃連,下部見血用地榆。眼暴發(fā),須用當歸、黃連、防風。
眼久昏暗用熟地黃、當歸、細辛。解利傷風,須用防風為君,白術、甘草為佐。解利傷寒,甘草為君,防風、白術為佐。凡諸風須用防風、天麻。諸瘡瘍須用黃柏、知母為君,茯苓、澤瀉為佐。瘧疾須用柴胡為君,隨所發(fā)之時,所屬經(jīng)部分以引經(jīng)藥導之。
以上諸藥,此大略言之,以為處方之階。欲究其精,于第二卷主治指掌中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