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查古籍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zhǔn)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五指之骨,名錘骨,即各指本節(jié)之名也。若被打折,五指皆同,株連腫痛,因其筋皆相連也。手掌與背,其外體雖混一不分,而其骨在內(nèi),乃各指之本節(jié)相連而成者也。若手背與手心,皆堅硬壅腫熱痛,必正其骨節(jié),則無后患。若不實時調(diào)治,其所壅之血,后必化而為膿。氣盛者,服瘡毒之劑,調(diào)治可愈;氣虛者,將來成漏矣。洗以散瘀和傷湯,貼萬靈膏。
散瘀和血湯 萬靈膏(俱見巔頂骨傷)
四肢圖(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