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張聿青醫(yī)案》 鼻淵

    作者: 張聿青

    范(左)肝火熏蒸,上逼于腦,致鼻淵久漏不止,氣味臭穢。脈細弦,左尺小澀。深恐脂液枯槁,而致難支。

    煨石膏 生薏仁 山梔仁 北沙參 炙升麻(二分) 西洋參肥知母 赤白苓 藿膽丸(以藿香末和膽汁為丸)

    張(左)痰多脘痞,甚則嘔吐,濁涕從腦而下。此脾胃氣虛,生痰釀濁,難杜根株。

    制半夏 蒼耳子 海蛤粉 干姜 川桂枝 旋復花煨石膏 云茯苓 葛花 松蘿茶 炒竹茹 廣皮

    楊(左)濁涕從腦而下。脈象細弦。此陽明濕熱,熏蒸于肺。姑導濕下行。

    蒼耳子(一錢五分) 馬兜鈴(二錢) 苦桔梗(一錢) 松蘿茶(一錢五分) 生米仁(四錢) 煨石膏(三錢)冬瓜子(四錢) 辛夷(三錢) 升麻(三分) 碧玉散(三錢)

    頭脹作痛,濁涕自下。風邪濕熱上攻也。

    川芎(一錢) 防風(一錢) 蒼耳子(一錢五分) 辛夷(三錢) 炒菊花(一錢五分) 荊芥(一錢)白芷(一錢) 白僵蠶(一錢五分) 鉤鉤(二錢) 松蘿茶葉(一錢五分)

    鄭(左)向有 雜脘痛,茲則濁涕自下,氣帶臭穢。此肝火濕熱,上蒸于腦。駕輕就熟,難杜根株。

    蒼耳子 赤豬苓 制半夏 辛夷 生薏仁 建澤瀉松蘿茶 上廣皮 水炒竹二青 枇杷葉 山梔仁(姜汁炒以脘痛故也)

    鼻竅窒塞,而咳嗽卻不甚盛。脈形滑大。此肺熱內郁,濁火上蒸也。

    黑山梔 桔梗 香豆豉 郁金 嫩蘇梗 光杏仁 枳殼 粉前胡 荊芥 蔥白頭

    盧(左)火風已解,而平素動輒鼻塞。脈氣口獨大。此濁火上蒸于肺。宜清宜泄。

    赤白苓 郁金 生薏仁 桔梗 枇杷葉 碧玉散 鹽水炒橘紅 澤瀉 冬瓜子

    金(左)濁涕結聚,鼻竅不通。肺胃濕熱熏蒸,濁氣閉塞清竅,名曰鼻鼽,久必至衄。

    炒黑山梔仁(三錢) 桔梗(一錢) 馬兜鈴(一錢五分) 酒炒淡芩(一錢五分) 冬瓜子(三錢)廣郁金(一錢五分) 生薏仁(四錢) 茯苓(三錢) 澤瀉(二錢) 干枇杷葉(三片)

    【二診】 濁涕稍減,鼻竅仍然窒塞。濕熱熏蒸于上。上病而下取之。

    炒黑山梔仁(三錢) 冬瓜子(三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煨石膏(四錢) 馬兜鈴(一錢五分)桔梗(七分) 木豬苓(二錢) 炙升麻(三分) 礞石滾痰丸(三錢開水先送下)

    【三診】 濕熱上攻,不克下達。再清泄其上。

    炒山梔仁(三錢) 蒼耳子(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淡黃芩(一錢五分) 冬瓜子(四錢) 生薏仁(四錢) 元參肉(三錢) 苦桔梗(一錢) 干枇杷葉(三錢) 藿膽丸(每日臥服八分開水先送下)龍井茶炭八分,橄欖核炭二錢,二味研細代鼻煙。

    陳(左)鼻鼽年余,時作時止。濁火上占清位也。

    山梔仁 桔梗 蒼耳子 北沙參 枇杷葉 冬瓜子 云苓 白蒺藜 鹽水炒竹茹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治,也強調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下頷正復術、死骨剔除術、鼻瘜肉摘除術、痔漏手術等有所發(fā)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人體內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