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懸飲內(nèi)痛。脅下有水氣。脈弦數(sh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泡去骨。等分。)
上三味。搗篩。以水一升五合。先煮大棗肥者十枚擘。取八合去滓。納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匕。平旦溫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yǎng)。(補天石。加生姜汁。傷寒五法。加肉桂。)
神 丸治陽水腫脹。大小便秘。
十棗湯本方各一兩。加大黃二兩。黑牽牛頭末四兩。輕粉一錢。煮紅棗肉為丸。初服五七丸。日三服。漸加。快利為度。按此方守真本仲景十棗湯加牽牛、大黃、輕粉三味。較十棗倍峻。然作丸緩進。則威而不猛。其法最良。其于神 丸中。加青皮、陳皮、木香、檳榔各半兩。名舟車神 。已屬蛇足。更于舟車丸中。加入乳香、沒藥。名除濕丹。風(fēng)斯愈下。殊不足法。
控涎丹治脅下痰積作病。
十棗湯去芫花、大棗。加白芥子等分為末。曲糊丸。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驚疾。加朱砂、全蝎。酒痰。加雄黃、全蝎。驚氣成塊者。加穿山甲、鱉甲、延胡索、蓬術(shù)。臂痛。加桂枝、姜黃。痰嗽。加風(fēng)化硝。寒痰。加丁香、肉桂、胡椒。甘遂直達涎結(jié)之處。大戟能攻胸脅之涎。白芥子能破支結(jié)之飲。此攻痰涎之峻劑也。凡形盛色蒼氣壯脈實人有上證。但服此藥數(shù)服。其病如失。后以六君子調(diào)補。若氣虛皎白。大便不實。小便清利者誤服。不旋踵而告變矣。
《醫(yī)學(xué)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國彭(鐘齡)著。五卷。總結(jié)了辨證施治的八綱、八法、因證立方,條分縷析,多為臨床心得之語。末附《外科十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懸飲內(nèi)痛。脅下有水氣。脈弦數(sh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泡去骨。等分。)
上三味。搗篩。以水一升五合。先煮大棗肥者十枚擘。取八合去滓。納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匕。平旦溫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yǎng)。(補天石。加生姜汁。傷寒五法。加肉桂。)
神 丸治陽水腫脹。大小便秘。
十棗湯本方各一兩。加大黃二兩。黑牽牛頭末四兩。輕粉一錢。煮紅棗肉為丸。初服五七丸。日三服。漸加。快利為度。按此方守真本仲景十棗湯加牽牛、大黃、輕粉三味。較十棗倍峻。然作丸緩進。則威而不猛。其法最良。其于神 丸中。加青皮、陳皮、木香、檳榔各半兩。名舟車神 。已屬蛇足。更于舟車丸中。加入乳香、沒藥。名除濕丹。風(fēng)斯愈下。殊不足法。
控涎丹治脅下痰積作病。
十棗湯去芫花、大棗。加白芥子等分為末。曲糊丸。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驚疾。加朱砂、全蝎。酒痰。加雄黃、全蝎。驚氣成塊者。加穿山甲、鱉甲、延胡索、蓬術(shù)。臂痛。加桂枝、姜黃。痰嗽。加風(fēng)化硝。寒痰。加丁香、肉桂、胡椒。甘遂直達涎結(jié)之處。大戟能攻胸脅之涎。白芥子能破支結(jié)之飲。此攻痰涎之峻劑也。凡形盛色蒼氣壯脈實人有上證。但服此藥數(shù)服。其病如失。后以六君子調(diào)補。若氣虛皎白。大便不實。小便清利者誤服。不旋踵而告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