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張氏醫(yī)通》 氣門

    作者: 張璐

    烏沉湯(局方) 治一切冷氣。及婦人血氣攻擊。心腹撮痛。

    天臺烏藥 沉香 人參(各一兩) 甘草(炒。五錢)

    上四味為末。每服半兩。入生姜三片。煎成入食鹽一字。熱服。

    沉香降氣散(局方) 治一切氣滯。胸膈不舒。婦人經(jīng)癸不調(diào)。少腹刺痛。

    沉香(四錢) 甘草(炙。八錢) 砂仁(炒。四錢) 香附(童便浸。去外皮。微炒。二兩)

    上四味為散。每服二錢。入鹽一字。沸湯調(diào)服。

    木香調(diào)氣散治氣滯胸膈虛痞。嘔逆刺痛。白豆蔻(去殼) 丁香 木香 檀香(各二錢) 藿香 甘草(炙。各八分) 砂仁(四錢。炒)

    上為散。每服二錢。入鹽一字。沸湯調(diào)如稠糊。晨夕各一服?;虻嗡疄橥琛7X。 本方加人參、白術(shù)、茯苓、山藥、橘皮、青皮、蓽澄茄。名育氣散。治虛寒腹痛。進飲食。

    四磨湯治一切氣塞。痞悶不舒。不時暴發(fā)。

    沉香 烏藥 檳榔 人參上等分。酒磨。各約半錢。入鹽一字。沸湯點服。或磨上三味。倍用人參煎湯。入鹽調(diào)服。

    六磨湯四磨湯加枳殼、木香。 按四磨湯。雖用人參。實為散氣之峻劑。蓋檳、沉、烏藥。得人參助之。其力愈峻。服后大便必有積沫。下后即寬。若六磨更加破氣二味。下氣尤迅。近世醫(yī)人以氣滯不敢用參。但用諸破氣藥磨服。殊失本方之旨。

    沉香化氣丸治食積痰氣。痞脹妨食。

    大黃(酒蒸。) 條黃芩(各二兩) 人參 白術(shù)(各三兩) 沉香(五錢。另研)

    上將前四味銼碎。用姜汁竹瀝七浸七曬。候干為末。和沉香末再研。神曲糊丸。水飛朱砂為衣。曬干勿見火。每服二錢。淡姜湯送下。小兒量減。 此仿王隱君滾痰丸之制。去礞石加參、術(shù)以祛食積痰飲。雖較滾痰丸稍遜。然二黃得參、術(shù)以鼓其勢。亦是突圍猛帥。勿以其中有參、術(shù)。視為兼補漫施。以伐后天。為害非淺鮮也。

    四七湯(二陳湯下) 局方七氣湯(方祖) 二陳湯(方祖) 理中湯(方祖)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蘇子降氣湯(七氣湯下) 導(dǎo)痰湯(二陳湯下) 神保丸(傷飲食門) 蘇合香丸(中風(fēng)門) 異功散(四君子湯下)三因七氣湯(七氣湯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