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兒虛羸。因脾胃不和。不能乳食。使肌膚瘦弱。或大病后脾氣尚弱。不能傳化谷氣所致。若冷者。時時下利。唇口清白。熱者。身溫壯熱。肌體微黃。更當審形色。察見證。如面赤多啼。心之虛羸也。面青目札。肝之虛羸也。耳前后或耳下結(jié)核。肝經(jīng)虛火也。頸間肉里結(jié)核。食積虛熱也。面黃痞滿。脾之虛羸也。面白氣喘。肺之虛羸也。目睛多白。腎之虛羸也。仍參相勝治之。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小兒虛羸。因脾胃不和。不能乳食。使肌膚瘦弱。或大病后脾氣尚弱。不能傳化谷氣所致。若冷者。時時下利。唇口清白。熱者。身溫壯熱。肌體微黃。更當審形色。察見證。如面赤多啼。心之虛羸也。面青目札。肝之虛羸也。耳前后或耳下結(jié)核。肝經(jīng)虛火也。頸間肉里結(jié)核。食積虛熱也。面黃痞滿。脾之虛羸也。面白氣喘。肺之虛羸也。目睛多白。腎之虛羸也。仍參相勝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