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kuò)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傷寒傷暑,溫涼諸證,皆邪氣欺正氣也。用藥如對(duì)敵,藥入則邪漸退,藥力盡而邪復(fù)熾,必一服周時(shí),即詳勢診脈,藥對(duì)則連進(jìn),日夜三五服,以邪退病安為止。此法惟漢張仲景傷寒。隋孫思邈《千金方》中載此。孫云夏月晝五夜三,冬月晝?nèi)刮?,必期病退而后止,如御敵者,愈?qū)逐愈加精銳,期于蕩平而后班師,此萬全之勝算也。
自宋以后不傳,故取效寡而活人之功疏,愚以此法屢治人,極有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