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查古籍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腦是一個對缺氧最敏感的器官,它的活動主要依靠葡萄糖有氧氧化提供能量,因此一旦缺血時間較長即可引起嚴重的不可逆性損傷。腦缺血時生物電發(fā)生改變,出現(xiàn)病理性慢波,缺血一定時間后再灌注,慢波持續(xù)并加重。
腦缺血后短時間內ATP,CP、葡萄糖、糖原等均減少,乳酸明顯增加。環(huán)腺苷酸(cAMP)在缺血(結扎砂鼠兩側頸總動脈)30分鐘時增加2.2倍,環(huán)鳥苷酸(cGMP)則減少53%?;謴脱?5分鐘后cAMP進一步增加,為缺血前的21倍,cGMP進一步下降21%。這一情況提示缺血及再灌注時過氧化反應增強,因而cAMP上升導致磷脂酶激活,使磷脂降解,游離脂肪酸增多,缺血后血流再灌注時,自由基產生增加,與游離脂肪酸作用而使過氧化脂質生成增多,能引起細胞和組織的損傷。
腦又是一個特別富有磷脂的器官。因此缺血后游離脂肪酸的增加尤為明顯。實驗證明大鼠斷頭1分鐘后腦內游離脂肪酸含量增加2倍以上,隨缺血時間延長持續(xù)增加,增加最顯著的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及硬脂酸(18烷酸,stearic acid)。再灌注后游離脂肪酸的增加更為顯著,恢復血流90分鐘,反而有更多的游離脂肪酸貯留。血流重新恢復時游離脂肪酸的增加,是由于來源于游離脂肪酸的過氧化物進一步損傷膜的同時,由cAMP介導膜磷脂繼續(xù)降解的結果(cAMP激活磷脂酶)。
缺血時腦的最明顯的組織學變化為腦水腫及腦細胞壞死,兩者往往又互為因果關系。特別是腦水腫,是各種腦血管意外的常見病理過程。Chan及Fishman等將大腦切片浸于含各種脂肪酸的溶液中,以觀察組織腫脹的情況,發(fā)現(xiàn)只有在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存在下,才能引起水腫,這是因為脂肪酸容易過氧化而引起細胞膜損傷。用砂鼠做實驗制備不完全缺血模型,證明缺血及再灌注過程中腦含水量持續(xù)增加,缺血時水腫的產生是膜脂降解,游離脂肪酸增加的結果,而過氧化是再灌注后水腫持續(xù)加重的原因之一,因為細胞膜脂質過氧化使膜結構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