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鼻腔惡性腫瘤原發(fā)于鼻腔外側壁多,鼻中隔和鼻底較少,常累及上頜竇和篩竇。以鱗狀上皮細胞癌最多,其次是基底細胞癌、淋巴上皮癌、移形細胞癌、淋巴肉瘤、纖維肉瘤、網(wǎng)狀細胞肉瘤、腺樣囊性癌、嗅上皮細胞癌、粘液表皮樣癌和惡性黑色素瘤等。癌腫以中老年多見,肉瘤多見于青年,繼發(fā)于鼻竇比原發(fā)鼻腔多見。
【診斷】
1.早期癥狀有鼻塞,鼻出血。稍后出現(xiàn)進行性一側鼻塞,頑固性頭痛,一側膿血涕,嗅覺減退。誤作鼻息肉切除后迅速復發(fā),繼發(fā)感染,腫瘤潰爛常有臭膿血涕。
2.晚期癌腫累及上頜竇和篩竇,則可出現(xiàn)面部膨隆,硬腭腫塊,復視,眼球移位,突眼,劇烈頭痛,頜下和頸淋巴結轉移。
3.檢查可見一側鼻腔有息肉狀、桑椹狀、菜花狀或團塊狀的腫瘤,呈灰紅或紫紅色,質(zhì)脆易出血,基底廣,腫瘤推移鼻中隔,伸向后鼻孔。
4.鼻竇X線攝片或CT掃描可顯示腫瘤累及范圍,作為手術進路的參考。
5.鼻腔活組織檢查,診斷確立,應與出血壞死性息肉和內(nèi)翻性乳頭狀瘤相鑒別。
【治療】
腫瘤單純局限于鼻腔者,先行術前放射治療,促使腫瘤縮小,減少轉移,再行鼻側切開術。對放射不敏感的腫瘤以手術徹底切除為主,但單純手術后易復發(fā)。因此,鼻腔腫瘤以綜合治療較好。手術切除,術前或術后放射治療,也可配合化療。有頸淋巴結轉移者,可行頸淋巴結廓清術。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鼻腔惡性腫瘤原發(fā)于鼻腔外側壁多,鼻中隔和鼻底較少,常累及上頜竇和篩竇。以鱗狀上皮細胞癌最多,其次是基底細胞癌、淋巴上皮癌、移形細胞癌、淋巴肉瘤、纖維肉瘤、網(wǎng)狀細胞肉瘤、腺樣囊性癌、嗅上皮細胞癌、粘液表皮樣癌和惡性黑色素瘤等。癌腫以中老年多見,肉瘤多見于青年,繼發(fā)于鼻竇比原發(fā)鼻腔多見。
【診斷】
1.早期癥狀有鼻塞,鼻出血。稍后出現(xiàn)進行性一側鼻塞,頑固性頭痛,一側膿血涕,嗅覺減退。誤作鼻息肉切除后迅速復發(fā),繼發(fā)感染,腫瘤潰爛常有臭膿血涕。
2.晚期癌腫累及上頜竇和篩竇,則可出現(xiàn)面部膨隆,硬腭腫塊,復視,眼球移位,突眼,劇烈頭痛,頜下和頸淋巴結轉移。
3.檢查可見一側鼻腔有息肉狀、桑椹狀、菜花狀或團塊狀的腫瘤,呈灰紅或紫紅色,質(zhì)脆易出血,基底廣,腫瘤推移鼻中隔,伸向后鼻孔。
4.鼻竇X線攝片或CT掃描可顯示腫瘤累及范圍,作為手術進路的參考。
5.鼻腔活組織檢查,診斷確立,應與出血壞死性息肉和內(nèi)翻性乳頭狀瘤相鑒別。
【治療】
腫瘤單純局限于鼻腔者,先行術前放射治療,促使腫瘤縮小,減少轉移,再行鼻側切開術。對放射不敏感的腫瘤以手術徹底切除為主,但單純手術后易復發(fā)。因此,鼻腔腫瘤以綜合治療較好。手術切除,術前或術后放射治療,也可配合化療。有頸淋巴結轉移者,可行頸淋巴結廓清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