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栝樓丸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栝樓丸處方

    栝樓根(薄切)。

    制法

    用人乳汁拌蒸,竹瀝拌曬,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消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

    如彈子大,噙化;或丸如綠豆大。每服100丸,米飲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見《醫(yī)心方》卷十二:栝樓丸處方

    栝樓根3兩,鉛丹2兩,葛根3兩,附子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渴。日飲一石水者。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飲送下,日3次,渴則服之。

    春、夏減附子。

    摘錄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見《醫(yī)心方》卷十二《圣惠》卷十八:栝樓丸處方

    栝樓根1兩,黃連1兩(去須),桑根白皮3分(銼),犀角屑3分,人參3分(去蘆頭),地骨皮3分,鐵粉3分,黃芩3分,茯神1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熱病,脾積熱,口干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小麥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八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醫(yī)方類聚》卷一二四引《神巧萬全方》:栝樓丸處方

    栝樓根2兩,麥門冬2兩(去心,焙),苦參3分(銼),人參3分,(去蘆頭),知母3分。

    制法

    上為末,用牛膽汁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消渴。四肢煩熱,口干心躁。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清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醫(yī)方類聚》卷一二四引《神巧萬全方》《圣惠》卷五十三:栝樓丸處方

    栝樓根2兩,麥門冬2兩(去心,焙),知母1兩,人參3分(去蘆頭),黃芩半兩,苦參半兩(銼),土瓜根半兩,赤茯苓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渴煩躁,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圣惠》卷六十:栝樓丸處方

    栝樓2枚(割去盔子),硫黃1兩(銼碎),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干姜1兩(炮裂,銼),豬牙皂莢1兩(去皮,生搗碎)。

    制法

    上為散,入栝樓內(nèi),卻以蓋子蓋之,用竹纖子扎定,以面厚裹,慢火燒面黃焦為度,候冷取出,重研令細(xì),以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積年腸風(fēng)下血不止,面色萎黃,肌體枯悴。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以黃耆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栝樓丸處方

    栝樓根5兩,黃連(去須)1兩,浮萍草2兩。

    制法

    上為末,用生地黃汁半盞,于石臼內(nèi)木杵搗令勻,再入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渴。飲水不止,小便中如脂,舌干燥,渴喜飲。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栝樓根丸”。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三因》卷九:栝樓丸處方

    栝樓(去瓤,取子炒香熟,留皮與瓤別用)、枳殼(麩炒,去瓤)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先取栝樓皮瓤研末,水熬成膏,和二物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胸痞,胸中痛徹背,氣塞喘息,咳喘,心腹痞悶。

    用法用量

    每服25丸,食后以熱熟水送下,1日2次。

    摘錄《三因》卷九《楊氏家藏方》卷八:栝樓丸處方

    栝樓1枚(大者,去瓤),天南星(炮)半兩,半夏(湯洗7次)半兩,細(xì)辛(去葉土)半兩,防風(fēng)(去蘆頭)半兩,當(dāng)歸(洗,焙)半兩,寒水石半兩,白礬半兩。

    制法

    上件除栝樓外,余為末,入在栝樓內(nèi),用紙數(shù)幅緊裹,于飯上蒸2次后,卻于新瓦上焙干,研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風(fēng)熱咳嗽,痰涎壅盛,頭目不利,鼻塞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生姜蜜湯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八《普濟(jì)方》卷一七九:栝樓丸處方

    栝樓根、黃連(去須)、鐵粉(細(xì)研)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入鐵粉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渴。飲水絕多,身體黃瘦。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茅根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七九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僵蠶、全蝎、麻黃、山甲、蟬退、蟾酥、白附子、甘草。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痘瘡。用法用量將紫草1兩熬膏,加酒、蜜煉過,勻調(diào)服。摘錄《治痘全書》卷十四......
  • 別名保志膏處方當(dāng)歸1兩,生地1兩,熟地1兩,劉寄奴1兩,合歡木皮1兩,男子黑發(fā)(洗凈)1兩,乳香5錢,沒藥5錢,血竭5錢,黃蠟8錢,白蠟8錢,龍骨(煅,童便漬)1錢。制法上用麻油4兩,煎前6味至發(fā)溶盡,濾去滓,復(fù)油入鍋,下二蠟,不住手?jǐn)?,離......
  • 處方升麻、干葛、紫蘇、川芎、羌活、地骨皮、甘草、防風(fēng)、荊芥、前胡、薄荷、牛蒡子、桔梗、枳殼、蟬退、山楂。功能主治痘瘡初熱壯甚,或風(fēng)寒壅盛,致紅紫斑影不起,或痘瘡暴出之時,熱毒之氣發(fā)越,疹點(diǎn)隱于皮膚之中。用法用量水煎服。夏,加香薷;冬,加麻黃......
  • 處方黨參3兩,牡蠣2兩,炙黃耆3兩,巴戟天4兩,當(dāng)歸3兩,龍骨2兩,甘草1兩,杜仲2兩,補(bǔ)骨脂2兩,續(xù)斷3兩,菟絲子4兩,川芎2兩,益智仁2兩,枸杞子4兩,酸棗仁3兩,淮牛膝2兩,杭白芍2兩,遠(yuǎn)志4兩,白術(shù)3兩,廣陳皮1兩,云茯苓3兩。制法......
  • 處方白檳榔、車前子、大麻子(略炒)1兩(磚微磨去殼,另研),郁李仁(湯泡去皮)2兩,菟絲子(酒浸2宿,蒸,搗,曬,去皮,再酒蒸)2兩,牛膝(酒浸2宿)2兩,山茱萸(酒洗取肉)2兩,山藥2兩,大黃(酒拌,蒸黑色)5兩,枳殼1兩,獨(dú)活1兩。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