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鞍鼻又稱塌鼻,是由于先天發(fā)育異常、外傷(包括手術創(chuàng)傷)、中隔血腫或膿腫及特異性感染等引起的病變,并破壞了鼻骨及鼻軟骨支架所致的畸形。
【診斷】
1.
2.確定鼻骨、鼻軟骨支架及表面皮膚與鼻腔粘膜等軟組織的損壞情況,以便設計合理的治療方案。
【治療】
1.如患有麻風、梅毒等全身病,應先予以治療,手術暫緩進行。感染萎縮的鼻腔,應沖洗,滴藥,并配合全身治療,待鼻腔粘膜盡量恢復正常,或鼻腔感染基本控制后再考慮手術。
2.鼻部軟組織損傷嚴重者,應先修復軟組織。根據情況松解瘢痕攣縮,或植皮,利用轉移皮瓣修復皮膚缺損。
3.鞍鼻的手術修復,目前仍是采用填充物填充塌陷部的方法。填充物可采用自身的骨或軟骨,或庫藏同種骨及軟骨,也可采用各種化學合成物,目前合成物多用硅膠片或人造骨粉。術前必須造模取型,根據模型制作填充物。手術時作鼻內切口或鼻尖鼻小柱部蝶形或T形切口,放入填充物。
4.術后須使用抗生素。
5.術后定期隨訪。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鞍鼻又稱塌鼻,是由于先天發(fā)育異常、外傷(包括手術創(chuàng)傷)、中隔血腫或膿腫及特異性感染等引起的病變,并破壞了鼻骨及鼻軟骨支架所致的畸形。
【診斷】
1.
2.確定鼻骨、鼻軟骨支架及表面皮膚與鼻腔粘膜等軟組織的損壞情況,以便設計合理的治療方案。
【治療】
1.如患有麻風、梅毒等全身病,應先予以治療,手術暫緩進行。感染萎縮的鼻腔,應沖洗,滴藥,并配合全身治療,待鼻腔粘膜盡量恢復正常,或鼻腔感染基本控制后再考慮手術。
2.鼻部軟組織損傷嚴重者,應先修復軟組織。根據情況松解瘢痕攣縮,或植皮,利用轉移皮瓣修復皮膚缺損。
3.鞍鼻的手術修復,目前仍是采用填充物填充塌陷部的方法。填充物可采用自身的骨或軟骨,或庫藏同種骨及軟骨,也可采用各種化學合成物,目前合成物多用硅膠片或人造骨粉。術前必須造模取型,根據模型制作填充物。手術時作鼻內切口或鼻尖鼻小柱部蝶形或T形切口,放入填充物。
4.術后須使用抗生素。
5.術后定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