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目前許多研究已證明,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與多種胃十二指腸疾病密切相關,并且流行病學資料也表明,Hp感染率有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的趨勢。本研究對2657例患者進行分組分析,旨在探討老年人胃十二指腸疾病與Hp感染的相關性。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2657例因上腹不適、腹痛、腹脹、反酸、噯氣等癥狀而行胃鏡檢查者,男1408例,占53%,女1249例,占47%?!?0歲者(60歲~83歲)455例,占17%;<60歲者(13歲~59歲)2202例,占83%。平均年齡41歲,另有健康獻血者96例。
1.2 胃鏡及活檢
每例患者于胃鏡檢查時,取距幽門5cm周徑內(nèi)胃竇部活組織2塊,1塊送細菌學培養(yǎng),另1塊送組織學檢查及Giemsa染色,檢查前7d停服抗菌藥物。
1.3 細胞學培養(yǎng)
用于每例胃鏡活檢的活檢鉗均經(jīng)消毒液浸泡15min,再用75%酒精擦拭。取胃竇部組織1塊置入裝有3ml10%小牛血清布氏肉湯的運送試管中送檢。Hp的培養(yǎng)基以布氏瓊脂培養(yǎng)基為基礎,加入脫纖維羊血及聯(lián)合抗生素,3d后觀察結果,并做有關生化反應鑒定。
1.4 組織學檢查及Giemsa染色
活檢標本用10%甲醛液固定,石蠟包埋,連續(xù)切片,HE染色組織學檢查,并行Giemsa染色辨認Hp 。
統(tǒng)計學方法 X2檢驗。
2 結果
2.1 Hp 的檢出率
2657例通過活檢組織的細菌學培養(yǎng)及Giemsa染色檢查,其中之一陽性者即確立為Hp感染,結果見表1。從表1可知兩種方法Hp陽性率無顯著差異,Hp總檢出率為 67.2%。
2.2 老年組、非老年組及健康獻血者Hp檢出率比較
如表2所示,老年組檢出率(77.1%)高于非老年組(65.1%),有上消化道癥狀的老年組與非老年組的Hp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健康組(29.0%)。以上結果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
2.3 老年組與非老年組胃十二指腸疾病病種及Hp檢出情況比較
如表3所示,疾病病種:兩組均以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最多。老年組患慢性活動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及胃癌者分別為32.7%(149例)、12.5%(57例)5.5%及15.4%,顯著高于非老年組的22.8%(501例)、0.6%(13例)、3.4%及1.8%,均有顯著性差異(P分別<0.01,<0.01,<0.05及<0.01)。老年組發(fā)現(xiàn)的慢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及非典型性增生分別為7.9%(36例)和4.2%(19例),均明顯高于非老年組的1.3%(29例)和0.6%(13例)(P<0.01)。Hp檢出率比較:兩組中十二指腸潰瘍及慢性活動性胃炎的Hp陽性率較高(88.8%~92.6%),兩組之間無明顯差異(P<0.11)。老年組慢性胃炎及胃潰瘍的Hp檢出率分別為79.6%及76.90%,均高于非老年組的55.8%及46.0%,具有顯著性差異(P分別<0.01及<0.025)。老年組胃癌及慢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的Hp檢出率雖高于非老年組,但差異不顯著(p>0.1)。
表1 Hp檢出方法及檢出率
表2 老年組、非老年組及健康組Hp檢出情況
表3 老年組與非老年組胃十二指腸疾病病種及Hp感染比較
3 討論
Hp感染與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關系及其致病作用,國內(nèi)外已有大量報道研究對象為有上消化道癥狀的患者,無論老年組或非老年組的Hp檢出率均顯著高于無癥狀的獻血者,提示Hp感染與某些上消化道癥狀的產(chǎn)生明顯相關,這與文獻報道是一致的。
根據(jù)人群Hp感染率的流行病學資料觀察到,Hp感染有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的趨勢。本組對有癥狀的患者進行分組觀察,結果為老年組Hp總檢出高于非老年組,支持年齡與Hp呈正相關的觀點。
本研究還顯示,老年組慢性胃炎及胃潰瘍的Hp陽性率高于非老年組,并且慢性活動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及胃癌及構成比也高于后者,表明隨年齡增長,老年人Hp感染率增高,使與其相關的胃十二指腸疾病的患病率隨之增加,更進一步證實在老年人胃十二指腸疾病中Hp的致病作用。
有資料顯示,慢性胃炎與Hp感染的流行病學有極大的相似性。目前多認為,Hp相關性胃炎是Hp使胃粘膜屏障破壞,而形成慢性炎癥乃致潰瘍?;谶@個觀點,可推測由于隨年齡的增長,伴老年人組織器官的衰老,血管硬化,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的減退,致使胃粘膜上皮腺體萎縮,血供減少,更新緩慢,以及對Hp清除能力下降,因而Hp感染率增高,使與其相關的胃十二指腸疾病的患病可能性也隨之增加。
目前,Hp感染與胃癌之間的關系尚未明確,但某些慢性胃部病變久之可演變?yōu)槲赴┑挠^點已被多數(shù)學者接受,這種癌變的病理過程被描述為:正常粘膜→←腺上皮增生(包括淺表、萎縮和潰瘍等炎性病變)→←腸上皮化生及(或)異型增生→癌變。本組資料表明,老年組的慢性活動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炎伴腸化生及異型增生、胃潰瘍及胃癌的構成比均高于非老年組,可認為以上諸多病變之間有不容忽視的聯(lián)系。
綜上所述,本組結果不僅支持Hp感染與年齡呈正相關的觀點,同時基于Hp的致病作用,認為在老年人,與Hp相關的胃十二指腸疾病的患病率隨之增加,本組結果充分表明兩者之間密切相關。因此,我們的結論是,盡早確定有上消化道癥狀的老年患者的Hp感染,對防治老年人Hp相關性胃十二指腸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血證論》(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著。八卷。闡述氣血關系,血證的病機及其療法,極有心得。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目前許多研究已證明,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與多種胃十二指腸疾病密切相關,并且流行病學資料也表明,Hp感染率有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的趨勢。本研究對2657例患者進行分組分析,旨在探討老年人胃十二指腸疾病與Hp感染的相關性。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2657例因上腹不適、腹痛、腹脹、反酸、噯氣等癥狀而行胃鏡檢查者,男1408例,占53%,女1249例,占47%?!?0歲者(60歲~83歲)455例,占17%;<60歲者(13歲~59歲)2202例,占83%。平均年齡41歲,另有健康獻血者96例。
1.2 胃鏡及活檢
每例患者于胃鏡檢查時,取距幽門5cm周徑內(nèi)胃竇部活組織2塊,1塊送細菌學培養(yǎng),另1塊送組織學檢查及Giemsa染色,檢查前7d停服抗菌藥物。
1.3 細胞學培養(yǎng)
用于每例胃鏡活檢的活檢鉗均經(jīng)消毒液浸泡15min,再用75%酒精擦拭。取胃竇部組織1塊置入裝有3ml10%小牛血清布氏肉湯的運送試管中送檢。Hp的培養(yǎng)基以布氏瓊脂培養(yǎng)基為基礎,加入脫纖維羊血及聯(lián)合抗生素,3d后觀察結果,并做有關生化反應鑒定。
1.4 組織學檢查及Giemsa染色
活檢標本用10%甲醛液固定,石蠟包埋,連續(xù)切片,HE染色組織學檢查,并行Giemsa染色辨認Hp 。
統(tǒng)計學方法 X2檢驗。
2 結果
2.1 Hp 的檢出率
2657例通過活檢組織的細菌學培養(yǎng)及Giemsa染色檢查,其中之一陽性者即確立為Hp感染,結果見表1。從表1可知兩種方法Hp陽性率無顯著差異,Hp總檢出率為 67.2%。
2.2 老年組、非老年組及健康獻血者Hp檢出率比較
如表2所示,老年組檢出率(77.1%)高于非老年組(65.1%),有上消化道癥狀的老年組與非老年組的Hp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健康組(29.0%)。以上結果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
2.3 老年組與非老年組胃十二指腸疾病病種及Hp檢出情況比較
如表3所示,疾病病種:兩組均以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最多。老年組患慢性活動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及胃癌者分別為32.7%(149例)、12.5%(57例)5.5%及15.4%,顯著高于非老年組的22.8%(501例)、0.6%(13例)、3.4%及1.8%,均有顯著性差異(P分別<0.01,<0.01,<0.05及<0.01)。老年組發(fā)現(xiàn)的慢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及非典型性增生分別為7.9%(36例)和4.2%(19例),均明顯高于非老年組的1.3%(29例)和0.6%(13例)(P<0.01)。Hp檢出率比較:兩組中十二指腸潰瘍及慢性活動性胃炎的Hp陽性率較高(88.8%~92.6%),兩組之間無明顯差異(P<0.11)。老年組慢性胃炎及胃潰瘍的Hp檢出率分別為79.6%及76.90%,均高于非老年組的55.8%及46.0%,具有顯著性差異(P分別<0.01及<0.025)。老年組胃癌及慢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的Hp檢出率雖高于非老年組,但差異不顯著(p>0.1)。
表1 Hp檢出方法及檢出率
方法Hp培養(yǎng)法合計陽性陰性Giemas染色法陽性15531521705陰性80872952合計163310242657表2 老年組、非老年組及健康組Hp檢出情況
分組例數(shù)Hp陽性例數(shù)%老年組(≥60歲)45535177.1非老年組(<60歲)2202143465.1健康組962829.0表3 老年組與非老年組胃十二指腸疾病病種及Hp感染比較
病種老年組非老年組例數(shù)構成比%Hp陽性例數(shù)檢出率/%例數(shù)構在比%Hp陽性例數(shù)檢出率/%慢性胃炎21145.416879.6132860.374155.8胃潰瘍255.51976.0743.43446.0十二指腸潰瘍12627.711389.668831.261188.8胃癌7015.44057.1401.81845.0其他235.01147.8723.33041.7合計455100.035177.12202100.0143465.13 討論
Hp感染與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關系及其致病作用,國內(nèi)外已有大量報道研究對象為有上消化道癥狀的患者,無論老年組或非老年組的Hp檢出率均顯著高于無癥狀的獻血者,提示Hp感染與某些上消化道癥狀的產(chǎn)生明顯相關,這與文獻報道是一致的。
根據(jù)人群Hp感染率的流行病學資料觀察到,Hp感染有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的趨勢。本組對有癥狀的患者進行分組觀察,結果為老年組Hp總檢出高于非老年組,支持年齡與Hp呈正相關的觀點。
本研究還顯示,老年組慢性胃炎及胃潰瘍的Hp陽性率高于非老年組,并且慢性活動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及胃癌及構成比也高于后者,表明隨年齡增長,老年人Hp感染率增高,使與其相關的胃十二指腸疾病的患病率隨之增加,更進一步證實在老年人胃十二指腸疾病中Hp的致病作用。
有資料顯示,慢性胃炎與Hp感染的流行病學有極大的相似性。目前多認為,Hp相關性胃炎是Hp使胃粘膜屏障破壞,而形成慢性炎癥乃致潰瘍?;谶@個觀點,可推測由于隨年齡的增長,伴老年人組織器官的衰老,血管硬化,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的減退,致使胃粘膜上皮腺體萎縮,血供減少,更新緩慢,以及對Hp清除能力下降,因而Hp感染率增高,使與其相關的胃十二指腸疾病的患病可能性也隨之增加。
目前,Hp感染與胃癌之間的關系尚未明確,但某些慢性胃部病變久之可演變?yōu)槲赴┑挠^點已被多數(shù)學者接受,這種癌變的病理過程被描述為:正常粘膜→←腺上皮增生(包括淺表、萎縮和潰瘍等炎性病變)→←腸上皮化生及(或)異型增生→癌變。本組資料表明,老年組的慢性活動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炎伴腸化生及異型增生、胃潰瘍及胃癌的構成比均高于非老年組,可認為以上諸多病變之間有不容忽視的聯(lián)系。
綜上所述,本組結果不僅支持Hp感染與年齡呈正相關的觀點,同時基于Hp的致病作用,認為在老年人,與Hp相關的胃十二指腸疾病的患病率隨之增加,本組結果充分表明兩者之間密切相關。因此,我們的結論是,盡早確定有上消化道癥狀的老年患者的Hp感染,對防治老年人Hp相關性胃十二指腸疾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