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藥學著作。三卷。元·王好古撰???289年。卷上為藥性總論部分,選輯李杲《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的部分內容并作了若干補充。卷中、下分論藥物,分草、木、果、菜、米谷、玉石、禽、獸、蟲等九部,共收238種藥物。書中所論藥性,均根據各藥所入三陰經、三陽經的特點,結合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等性能予以發(fā)揮,并附引了有關的各家論述。本書的特點是強調藥物的歸經、藥物的氣味的陰陽所屬及升陽浮沉,并從此出發(fā)征引前代各名家的有關論述,對所載藥物的藥性與功治作了詳盡的發(fā)揮。現(xiàn)有元、明、清多種刻本、《四庫全書》本、《醫(yī)統(tǒng)正脈》本及《東垣十書》本。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容包括內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 262 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藥學著作。三卷。元·王好古撰???289年。卷上為藥性總論部分,選輯李杲《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的部分內容并作了若干補充。卷中、下分論藥物,分草、木、果、菜、米谷、玉石、禽、獸、蟲等九部,共收238種藥物。書中所論藥性,均根據各藥所入三陰經、三陽經的特點,結合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等性能予以發(fā)揮,并附引了有關的各家論述。本書的特點是強調藥物的歸經、藥物的氣味的陰陽所屬及升陽浮沉,并從此出發(fā)征引前代各名家的有關論述,對所載藥物的藥性與功治作了詳盡的發(fā)揮。現(xiàn)有元、明、清多種刻本、《四庫全書》本、《醫(yī)統(tǒng)正脈》本及《東垣十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