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橘皮(去白)4兩,甘草(炙)1兩。
上為末。
痰嗽。
每服2錢,白湯調下。
橘皮、生姜(焙干)、神曲(炒)各等分。
上為末,溫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氣嗽,痰嗽。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橘甘丸”。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橘皮(去白)4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痰嗽。
用法用量每服2錢,白湯調下。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七《東醫(yī)寶鑒》卷五引《醫(yī)學正傳》:橘甘散處方橘皮、生姜(焙干)、神曲(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溫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嗽,痰嗽。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橘甘丸”。
摘錄《東醫(yī)寶鑒》卷五引《醫(yī)學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