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⒅芯碚撾s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guān)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jì) 262 方。
骨蒸、脈蒸、皮蒸、肉蒸、內(nèi)蒸的總稱。見《諸病源候論·虛勞骨蒸候》。五蒸證候:骨蒸其根在腎,旦起體涼,日晚即熱,煩躁,寢不能安,食無味,小便赤黃,忽忽煩亂,細(xì)喘無力,腰疼,兩足逆冷,手心常熱。蒸勝過傷,內(nèi)則變?yōu)轲幔橙胛迮K。脈蒸其根在心,日增煩悶,擲手出足,翕翕思水,口唾白沫,唾即浪言,或驚恐不定,脈數(shù)。若蒸盛之時(shí),或變?yōu)轲?,臍下悶,或暴利不止。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干,口中無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時(shí),胸滿,或自稱得注熱,兩脅下脹,大嗽徹背連胛疼,眠寐不安,或蒸毒傷臟,口內(nèi)睡血。肉蒸其根在脾,體熱如火,煩躁無汗,心腹鼓脹,食則欲嘔,小便如血,大便秘澀。蒸盛之時(shí),身腫目赤,寢臥不安。內(nèi)蒸,亦名血蒸,外寒而內(nèi)熱,把手附骨,而內(nèi)熱甚,其根在五臟六腑,其人必因患后得之,骨肉自消,飲食無味,或皮燥而無光。蒸盛之時(shí),四肢漸細(xì),足趺腫起。治用五蒸湯、五蒸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