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證名。系指瞳孔擴大而不縮回復的病證。又名瞳子散大、瞳人散杳、瞳神闊大、瞳人開大。本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①由風熱、郁怒、肝膽實火所致者,其發(fā)病迅速、頭眼脹痛、風輪紅赤、黑睛霧狀混濁、眼珠變硬、視力下降。證治參見綠風內(nèi)障條。
②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者,常外眼無特殊改變而視物昏渺。治宜滋陰益氣。方用益陰腎氣丸加減。
③因外傷引起者,常有氣滯血瘀之癥狀。治宜活血化瘀,用桃紅四物湯加減。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公元 588 年)劉宋,雷斅著。三卷。是論述藥物加工制作的專書。原書已佚,其內(nèi)容散見于《證類本草》中,近人有輯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證名。系指瞳孔擴大而不縮回復的病證。又名瞳子散大、瞳人散杳、瞳神闊大、瞳人開大。本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①由風熱、郁怒、肝膽實火所致者,其發(fā)病迅速、頭眼脹痛、風輪紅赤、黑睛霧狀混濁、眼珠變硬、視力下降。證治參見綠風內(nèi)障條。
②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者,常外眼無特殊改變而視物昏渺。治宜滋陰益氣。方用益陰腎氣丸加減。
③因外傷引起者,常有氣滯血瘀之癥狀。治宜活血化瘀,用桃紅四物湯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