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五噎之一。出《諸病源候論·否噎病諸候》:“此由臟氣冷而不理,津液澀少而不能傳行飲食,故飲食入則噎塞不通,故謂之食噎。胸中痛不得喘息,食不下,是故噎也?!敝斡梦逡?、五噎散、嘉禾散等。參見五噎、噎條。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fù)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fēng)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名。五噎之一。出《諸病源候論·否噎病諸候》:“此由臟氣冷而不理,津液澀少而不能傳行飲食,故飲食入則噎塞不通,故謂之食噎。胸中痛不得喘息,食不下,是故噎也?!敝斡梦逡?、五噎散、嘉禾散等。參見五噎、噎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