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述鉤元》 扁豆

    作者: 楊時泰

    花具紫白二色。秋熱便不易生。故名涼衍豆。俗訛為羊眼豆。赤黑斑色者。不入藥。

    白扁豆

    味甘。氣腥香。性平。入足太陰陽明氣分。主治和中下氣。通利三焦。益脾胃。除濕熱。

    消暑止瀉痢。蠲膿血。療霍亂。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煮汁服取效)硬殼白扁豆。氣性得乎亦調(diào)脾胃。(瀕湖)秋成色白。臭味甘芳。有土金水貫連三臟之義。右遷而降。自然暑息熱消白術(shù)能〔論〕扁豆二月下種。歷春夏。至白露后。乃更繁衍。且秋熱便不易生。是其氣歸于金。

    而水利者。為土得木火以為體。金患冷人。弗食之。(詵)〔修治〕取硬殼者。連皮炒熟用。亦有水浸去皮。及生用者。

    氣味相同。主霍亂。治霍亂秘法。白扁豆葉一把。同白梅一枚。并仁研爛。新汲水神效。吐利后轉(zhuǎn)筋。搗白扁豆葉一把。入醋少許。絞汁服。立瘥。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