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又名旱蓮草。金陵草。下濕地處處有之。苗似旋復。而花白細者。鱧腸也。一種結房如蓮者。乃小蓮翹也。二種折其苗。皆有汁出。須臾而黑。
草
氣味甘酸平。純陰之草也。入腎入肝。亦入胃與大小腸。益腎陰。烏髭發(fā)。治血痢。
通小腸。療溺血。及腎虛變?yōu)閯诹?。敷瘡止血排膿。正稟北方坎水之氣。故其汁元黑。古今變白之草。當以茲為勝。(仲淳)腎主二便。肝亦司小便。此味入腎與肝而益陰。故治血變白布絞合和如蓮草洗凈。晾干。研青鹽為末。將草鋪于瓷缽內。一層鹽。一層草。腌一七。瀝草曬干。有余汁補竹日每頻擦自驗。溺血。同車前草等分。杵取汁。每空心服三杯。
錢。治腸風臟毒。下血不止。又用搗汁。沖極熱酒飲。治痔漏瘡發(fā)不過三服。滋腎烏須。旱蓮丸。旱蓮草用汁曬半斤。生姜三斤取取汁曬半斤。細辛三兩。破故紙一斤。面炒杜仲半斤。炒五加皮酒半斤。枸杞子四兩。川芎四兩。沒藥二兩。為末。核桃仁去皮半斤每服五十丸。黃酒送下。
〔論〕旱蓮多生下濕地。折其莖。出汁黑色。所稟陰氣純而且濃。又化為汁。以合于人身而烏之水盛也不利而陰血熱則須發(fā)白。彼年逾壯而俱取以涼血熱乎。惟百味先至六月。煎于日中者五。又合姜其不止用火制者。凡火不能勝上升。則須潤而黑。六八以后。升令少。降令多。以精血藥以防之。染掠亦非上策。又烏須亦必因證用藥則猶剖腹而藏珠也。
鯉腸陰寒性冷。雖善涼血。不益脾胃。病患脾胃虛敗。及易溏瀉者。勿輕與服。不用姜汁椒〔修治〕取汁用姜汁和劑日中煎熬。此千金法。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又名旱蓮草。金陵草。下濕地處處有之。苗似旋復。而花白細者。鱧腸也。一種結房如蓮者。乃小蓮翹也。二種折其苗。皆有汁出。須臾而黑。
草
氣味甘酸平。純陰之草也。入腎入肝。亦入胃與大小腸。益腎陰。烏髭發(fā)。治血痢。
通小腸。療溺血。及腎虛變?yōu)閯诹?。敷瘡止血排膿。正稟北方坎水之氣。故其汁元黑。古今變白之草。當以茲為勝。(仲淳)腎主二便。肝亦司小便。此味入腎與肝而益陰。故治血變白布絞合和如蓮草洗凈。晾干。研青鹽為末。將草鋪于瓷缽內。一層鹽。一層草。腌一七。瀝草曬干。有余汁補竹日每頻擦自驗。溺血。同車前草等分。杵取汁。每空心服三杯。
錢。治腸風臟毒。下血不止。又用搗汁。沖極熱酒飲。治痔漏瘡發(fā)不過三服。滋腎烏須。旱蓮丸。旱蓮草用汁曬半斤。生姜三斤取取汁曬半斤。細辛三兩。破故紙一斤。面炒杜仲半斤。炒五加皮酒半斤。枸杞子四兩。川芎四兩。沒藥二兩。為末。核桃仁去皮半斤每服五十丸。黃酒送下。
〔論〕旱蓮多生下濕地。折其莖。出汁黑色。所稟陰氣純而且濃。又化為汁。以合于人身而烏之水盛也不利而陰血熱則須發(fā)白。彼年逾壯而俱取以涼血熱乎。惟百味先至六月。煎于日中者五。又合姜其不止用火制者。凡火不能勝上升。則須潤而黑。六八以后。升令少。降令多。以精血藥以防之。染掠亦非上策。又烏須亦必因證用藥則猶剖腹而藏珠也。
鯉腸陰寒性冷。雖善涼血。不益脾胃。病患脾胃虛敗。及易溏瀉者。勿輕與服。不用姜汁椒〔修治〕取汁用姜汁和劑日中煎熬。此千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