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療學術語。系一種治療原則。出《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王冰注:“火郁發(fā)之,謂汗令疏散也?!被鹩?,指熱邪郁而內伏;發(fā),發(fā)泄,發(fā)散。如溫熱邪至氣分,癥見身熱、心煩,口渴無汗,舌苔粗黃,須辛涼透達,使病人微汗,則氣分熱邪可以向外散發(fā),亦即透衛(wèi)泄熱。又如火郁抑于內,非苦寒沉降之劑可治,用升陽散火湯使其勢窮則止。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所以主張溫補。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療學術語。系一種治療原則。出《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王冰注:“火郁發(fā)之,謂汗令疏散也?!被鹩?,指熱邪郁而內伏;發(fā),發(fā)泄,發(fā)散。如溫熱邪至氣分,癥見身熱、心煩,口渴無汗,舌苔粗黃,須辛涼透達,使病人微汗,則氣分熱邪可以向外散發(fā),亦即透衛(wèi)泄熱。又如火郁抑于內,非苦寒沉降之劑可治,用升陽散火湯使其勢窮則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