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枕材

    拼音注音Zhěn Cái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樟科植物大葉釣樟木材。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釣樟根皮"條。

    化學(xué)成分

    干、枝含揮發(fā)油,其中含50%萜烯,22.2%醇類。萜烯中主要是l-α-水芹烯;醇類主要是芳樟醇、松油醇、牻牛兒醇和橙花叔醇。地上部分含生物堿無根藤堿、六駁堿。全株含2’,6’-二羥-4’-甲氧-查耳酮。葉含棕櫚酮。種仁含脂肪油58~69%,其中含順-癸烯-4-酸,順-十二碳烯-4-酸,順-十四碳烯-4-酸。

    藥理作用

    干、枝的水溶液對兔有祛痰作用,能促進氣管對酚磺酞的排泄,并使支氣管粘膜充血。

    性味

    《本草拾遺》:"味辛,小溫,無毒。"

    功能主治

    《本草拾遺》:"主咳嗽痰飲,積聚脹滿,煮汁服之。亦可作浴湯浸腳氣及小兒瘡疥。"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Huánɡ Qín別名十大功勞、老鼠刺、刺黃連。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大葉刺黃柏的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honiafargesiiTakeda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采收,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或叢林中......
  • 《中藥大辭典》:刺黃連拼音注音Cì Huánɡ Lián出處《陜西中草藥》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假豪豬刺的根及莖皮。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溝旁、河岸或山坡。分布陜西、甘肅、湖北、四川。原形態(tài)常綠灌木,高0.5~1.5米,莖直立,灰黃色,具棱;刺......
  • 拼音注音Cì Chǐ Fènɡ Wěi Jué別名半邊雙、半邊旗英文名all-grass of Disparate Brake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鳳尾蕨科植物刺齒鳳尾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is d......
  • 拼音注音Cì Lónɡ Yá別名刺老牙、鵲不踏、刺老鴉、虎陽刺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遼東楤木的根皮和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alia elata(Miq.)Seem.[Dimor-phanthus elatus Miq.;Aral......
  • 拼音注音Chí Yè Wǔ Jiā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匙葉五加的莖皮或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anthopanax rehderinus Harms采收和儲藏:莖皮全年均可采,秋季挖根,洗凈,趁鮮剝?nèi)「ぃ卸?,曬干。生境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