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系指喉內(nèi)生物如菌或如浮萍的病證。見《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本病的病因是:一、過食膏粱厚味,熱毒積于心脾二經(jīng),上蒸咽喉所致;二、因憂郁血熱氣滯而生,婦女多見。三、肝腎陰虧,虛火上炎,熏灼咽喉而成。針對上述原因,熱毒造成的宜解毒瀉火,用黃連解毒湯;憂郁造成的宜疏肝解郁,用逍遙散。肝腎陰虧、虛火上炎造成的,宜滋養(yǎng)肝腎,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減。必要時可以用手術(shù)治療。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名。系指喉內(nèi)生物如菌或如浮萍的病證。見《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本病的病因是:一、過食膏粱厚味,熱毒積于心脾二經(jīng),上蒸咽喉所致;二、因憂郁血熱氣滯而生,婦女多見。三、肝腎陰虧,虛火上炎,熏灼咽喉而成。針對上述原因,熱毒造成的宜解毒瀉火,用黃連解毒湯;憂郁造成的宜疏肝解郁,用逍遙散。肝腎陰虧、虛火上炎造成的,宜滋養(yǎng)肝腎,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減。必要時可以用手術(shù)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