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查古籍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明代醫(yī)家。字存橘,姑蘇(今江蘇蘇州)人。戈氏有鑒于歷代醫(yī)家對傷寒學之論述猶有不足,曾精研原著,并摻以個人己見,著成《傷寒補天石》二卷,一卷起自傷寒統(tǒng)辨,冬溫傷寒,至中風預防,共九十八候;二卷起自惡風惡寒,論述時行疫癥,是厥陰肝經之癥,其中之黃耳傷寒,赤膈傷寒,均為其前人所未述,至百合病,共八十九候。其于傷寒學頗有心得,清醫(yī)家唐大烈謂其博而詳,詳而約。可見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