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見《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三。本病多由肝、腎、胃三經(jīng)濕火結聚而成。生耳孔內(nèi),黃豆粒大小,或形如鼠乳,紅腫微痛。《外科證治準繩》:“耳痔,則不作膿,亦不作寒熱,外無壅腫,但耳塞不通,纏綿不已,令人耳聾。”《外科理例》:“治以梔子清肝湯,外以白降丹或線蘸藥插入?!秉c痔上,化盡自愈。本病類今之外耳道乳頭狀瘤。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名。見《瘡瘍經(jīng)驗全書》卷三。本病多由肝、腎、胃三經(jīng)濕火結聚而成。生耳孔內(nèi),黃豆粒大小,或形如鼠乳,紅腫微痛。《外科證治準繩》:“耳痔,則不作膿,亦不作寒熱,外無壅腫,但耳塞不通,纏綿不已,令人耳聾。”《外科理例》:“治以梔子清肝湯,外以白降丹或線蘸藥插入?!秉c痔上,化盡自愈。本病類今之外耳道乳頭狀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