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氣微溫。有毒。齊杭襄峽最多,深山陰地才有。獨莖起土內(nèi),一葉堅莖端。(狀如傘蓋。一云∶葉六出、或五出,如雁掌。)旦東向,暮臼,逐歲增添。(每年長一莖,莖枯為一臼,二十年則二十也。)要求真采之,勿貿(mào)假誤也。垣衣所畏,制伏可資。辟瘟疫惡氣不祥,殺蠱毒鬼疰精物。去目赤膚翳,療喉結(jié)風(fēng)邪。不入湯煎,惟作散用。
《普濟(jì)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侗静菥V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辛,氣微溫。有毒。齊杭襄峽最多,深山陰地才有。獨莖起土內(nèi),一葉堅莖端。(狀如傘蓋。一云∶葉六出、或五出,如雁掌。)旦東向,暮臼,逐歲增添。(每年長一莖,莖枯為一臼,二十年則二十也。)要求真采之,勿貿(mào)假誤也。垣衣所畏,制伏可資。辟瘟疫惡氣不祥,殺蠱毒鬼疰精物。去目赤膚翳,療喉結(jié)風(fēng)邪。不入湯煎,惟作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