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穿山甲、皂角剌
二者皆具活血消腫,托毒排膿之功。山甲咸寒,皂角剌辛溫,相互制約,其性不偏。常用于眼瞼化膿性疾病、急性淚囊炎、眼眶蜂窩織炎等病膿已成者。
(2)穿山甲、地鱉蟲
二者皆蠕動走竄之物,善能搜剔目竅深處之瘀結(jié),相須為用,為破血逐瘀之峻劑。常用于目部血瘀重證,如視網(wǎng)膜中央動脈阻塞、內(nèi)眼出血久不吸收、眼部腫塊及瘀阻絡(luò)脈之頭眼疼痛等病證。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1)穿山甲、皂角剌
二者皆具活血消腫,托毒排膿之功。山甲咸寒,皂角剌辛溫,相互制約,其性不偏。常用于眼瞼化膿性疾病、急性淚囊炎、眼眶蜂窩織炎等病膿已成者。
(2)穿山甲、地鱉蟲
二者皆蠕動走竄之物,善能搜剔目竅深處之瘀結(jié),相須為用,為破血逐瘀之峻劑。常用于目部血瘀重證,如視網(wǎng)膜中央動脈阻塞、內(nèi)眼出血久不吸收、眼部腫塊及瘀阻絡(luò)脈之頭眼疼痛等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