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疾病預測》 第二節(jié) 腰背先兆的臨床意義

    背部內(nèi)藏心肺,是候心肺的重要部位。首先背部的形狀、厚薄、寬窄,象征著肺的狀況,如《靈樞·本藏》曰:“好肩背厚者肺堅,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脅偏疏者肺偏傾也?!迸R床上,背寬肩實者肺氣多足,反之,肺窄肩薄者肺氣多虛。此外,背部猶提示身體陽氣的盛衰,故《素問·金匱真言論》曰:“背為陽”。腰部為足太陽膀胱及督脈的經(jīng)氣所貫注,足太陽為“巨陽……諸陽之屬也……為諸陽主氣”(《素問·熱論》),督脈乃“陽脈之?!薄翱偠街T陽經(jīng)”,皆為陽氣匯聚之經(jīng),足見背為陽氣貫注之地?!鹅`樞·陰陽系日月》曰:“腰以上者為陽”故背部最能反映體內(nèi)陽氣的盛衰,臨床上,背惡寒為陽氣虛的征兆。

    心藏于胸背之間,因此對心病變的反映,常為胸背兼見,如《素問·氣穴論》曰:“背與心相控而痛”,“背胸邪系陰陽左右”,即言胸背部存在著任督經(jīng)氣的交注,關系著陰陽氣的協(xié)調(diào),故心的疾患可同時反映于胸背。因此,治療亦可胸背穴位互取。

    腰為腎之府,又為命門之宅,故腰最能反映腎氣命火之衰盛。臨床上,腰部狀況常為腎、命門的外象,如腰粗厚實者,腎氣多旺,反之腰細纖薄者腎氣多虛,而腰酸、腰膝無力,提示腎虛?!毒霸廊珪るs證謨》曰:“腰痛癥,凡悠悠戚戚,屢發(fā)不已者,腎之虛也。”腰膝無力亦為肝腎虛損的征象,腰部發(fā)涼為命火衰的預兆。此外,帶脈環(huán)腰而行,故腰如繩束者又常預示帶脈為病,為滑胎、帶下之兆,腰冷重痛又為寒濕滯腎絡之征,故《靈樞·陰陽系日月》曰:“腰以下者為陰”。此外,腰俞與募穴又相通應,腹與腰皆為腹部臟氣的外圍,因此腰部還為腹部臟器的外部征兆,包括盆腔器官如膀胱、子處等在內(nèi),腰骶不適尤為盆腔疾患的外兆,上述足見腰背在預診腹盆臟器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一、預報臟腑精氣盛衰

    《內(nèi)經(jīng)》曰:“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zhuǎn)搖不能腎將憊矣?!闭f明背腰候內(nèi)臟精氣,如背部肌肉豐滿,色澤明潤,脊柱端正,肩宇寬宏,提示內(nèi)藏臟氣充盈堅實;反之,如背部肌肉枯萎、色澤晦滯、脊柱歪曲、肩宇窄縮則象征內(nèi)藏臟氣虧損不實。如肩窄胸狹者預報肺部有先天稟弱疾患,肩胛部不適還可預報由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及生殖器的疾患,第七、八、九胸椎的左側(cè)脊椎處有壓痛,提示呼吸困難。又腰與背均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故腰痛在經(jīng)屬太陽,在腑屬腎,故有“巨陽虛則腰背痛”之言,腰膝無力為肝腎虧損的表現(xiàn),因肝主筋,肝氣衰則筋不能用,腰為腎府,腎虛則轉(zhuǎn)搖不能之故。

    還須提及,《靈樞·本藏》曰:“腎小則藏安難傷;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以俛仰,易傷以邪。腎高則苦背膂痛,不可以俛仰;腎下則腰尻痛,不可以俛仰,為孤疝。腎堅則不病腰背痛;腎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腎端正則和利難傷;腎偏傾則苦腰尻痛也”即腰候測腎的具體論述。

    二、腰背部可預測命火、腎陽的盛衰狀況

    由于腰為腎府,命火內(nèi)藏,且督脈通過,又受足太陽膀胱經(jīng)(巨陽之經(jīng))溫煦,故腰背部可謂全身之陽宅。因此,正常腰背部不應有畏寒和發(fā)涼癥狀,如出現(xiàn)則提示命火、腎陽衰減。臨床上,腰部經(jīng)常發(fā)涼者,常提示腎陽不足,腰部狹窄肉薄,常為腎秉賦不足的征兆,腰粗壯肉實者則腎氣多實。此外,第一、二、三腰椎的兩側(cè)有肥厚改變者,有患腎炎之可能,腰骶部鈍痛者為子宮、輸卵管疾患的征兆,而腰酸如折又為腎虛的預報。

    三、腰背部可預報諸疾

    背部發(fā)涼,尤其整個背部發(fā)冷為陽虛標志,如《傷寒論》174條:“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提示氣津兩傷,表陽有虛病機,故加人參以護陽。而304條“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炙之,附子湯主之?!痹摋l背惡寒又為陽氣虛衰之兆。因少陰病腎陽虛衰,加之督脈循背,總督諸陽,如陽氣不足,陰寒之氣郁滯于督脈,故背惡寒較甚,而太陽表證惡寒,則又為表虛衛(wèi)陽不固之征。一般而言,全背惡寒為陽虛標志,背局部惡寒則多預報痰飲。如《金匱要略》曰:“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丹溪心法·痰》亦曰:“背心一片,常為冰冷……皆痰飲所致?!奔床⒎顷柼撃孙嬃糇瓒絷枤獠贿_之故。背熱又為肺熱的標志,《東醫(yī)寶鑒·外形篇》亦曰:“背熱屬肺,肺居上焦,放熱于背”。此外,腰痛還往往是一些疾病的兇兆,如《醫(yī)說》曰:“腰痛病,面上忽見紅點,人中黑者,死也。”

    現(xiàn)代還有學者發(fā)現(xiàn)從背部進行沿脊倒推,可根據(jù)胸椎的異常而發(fā)現(xiàn)內(nèi)臟疾患。如脊實出現(xiàn)壓痛或凹陷,或色澤改變或棘突之間距離變大或縮小,或異常隆起,異常索狀物或周圍組織松弛,皆可反映內(nèi)臟疾患。其中,1~3胸椎部位預兆心臟疾患,2~5胸椎預兆肺、胸部疾患,1~4胸椎預兆上肢病變,5~8胸椎預兆胃、十二指腸疾患,8~10胸椎預兆肝、膽、胰疾患,10~12胸椎反映胃腸疾患,12胸椎~第2腰椎反映腎、泌尿系疾患,1~4腰椎反應下肢疾患,骶椎部反映生殖器疾患。

    目前已有用紅外背圖診斷的儀器,實驗結(jié)果是:“紅外背圖的異常顯示點大都在患病臟腑所屬的背部俞穴上,或在與其密切相關的穴位上。臨床診斷與紅外背圖的異常顯示符合率在95%以上……如24例次膀胱癌患者有22例次出現(xiàn)雙側(cè)膀胱俞穴異常紅外顯示”。

    據(jù)報道,肩背部長發(fā),常見于背部大椎穴周圍和肩胛骨上,形似長發(fā),不與發(fā)際相連散在或密集分布,而不伴有前胸等其他部位長毛屬陽性,檢查結(jié)果,食管癌陽性率10%,胃癌陽性率7%,腸癌陽性率7%,肝癌陽性率6%。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