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1.與項爭力
預備姿勢:雙足分開,與肩等寬(可取坐位),兩手叉腰,頭頸正直,目平視。
動作:1抬頭望天;2還原;3低頭看地;4還原。上身腰部不動,抬頭時吸氣,低頭時呼氣,呼吸自然,并逐漸加深。
作用:活動頸部小關節(jié),增加頸部肌力,輔助治療頸部扭挫傷、落枕和頸椎病引起的頭頸項背筋肉酸痛。如能配合熱敷則效果更好。
2.向后觀瞧
預備姿勢:雙足分開,與肩的寬(可取坐位),兩手叉腰,頭頸正直,目平視。
動作:1頭頸向右后轉(zhuǎn),目視右后方;2還原;3頭頸向左后轉(zhuǎn),目視左后方;4還原。
作用:同“與項爭力”
3.頸項側(cè)彎
預備姿勢:同“與項爭力”
動作:1頭頸向左側(cè)彎;2還原;3頭頸向右側(cè)彎;4還原。
作用:同“與項爭力”
4.前伸探海
預備姿勢:同“與項爭力”。
動作:1頭頸前伸并側(cè)轉(zhuǎn)向右前下方,目視前下方似向海底窺探一樣;2還原;3頭頸前伸并側(cè)轉(zhuǎn)向左前下方,目視前下方;4還原。轉(zhuǎn)動時吸氣,還原時呼氣。
作用:同“與項爭力”。
5.回頭望月
預備姿勢:同“與項爭力”。
動作:1頭頸向右后上方盡力扭轉(zhuǎn),目視右后上方,似向天空看望月亮一樣;2還原;3頭頸轉(zhuǎn)向左后上方,目視左后上方;4還原。轉(zhuǎn)動時吸氣,還原時呼氣。頭頸轉(zhuǎn)動時不必向前伸出。
作用:同“與項爭力”。
6.頸部環(huán)轉(zhuǎn)
預備姿勢:同“與項爭力”。
動作:頭頸向左右各環(huán)轉(zhuǎn)一圈。
作用:同“與項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