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痧疹雖云穢液之氣,必因風寒時氣攻擊則出,汗解之宜也,辛散之宜也。其可以苦者堅之乎,寒者束之乎。經(jīng)曰∶邪氣盛則熱,邪既盛矣非汗解何由而除。又曰∶發(fā)表不遠熱,表既實非辛散何由而解。若表虛自汗疹毒易出,而妄投發(fā)表之藥,不免蹈虛虛之戒;若表實無汗大宜表散,則皮膚通暢麻疹易出矣。若猶未出亦不可再汗,恐致亡陽之變,只宜常以蔥白湯飲之,臨證審明虛實而治之。
時行出疹發(fā)熱,以火照之遍身,如涂朱之狀,此將出之兆。形細密,與痘細密者相以,但疹子出而易沒,非若痘之以漸長大也。形鮮紅與傷寒發(fā)斑相似,但疹之粒有小頭,非若斑之皮紅成片如蟻蚤之跡也。發(fā)熱之時遍身汗出者,毒從汗解,玄府開疹易出也。有鼻中血出者,毒從衄解,俱不可遽止。若汗出太多,血出不止,此又火甚逼迫太過,致液妄流,血妄行,急以當歸六黃湯加浮小麥以止汗,茅花湯加元參百草霜以止衄,遲則汗出多而元氣虛,血出多而精神散,轉為不治之證矣。
渴喜飲水純是火邪肺焦胃干心火亢故也。初發(fā)熱渴者,升麻葛根湯加天花粉;已出而渴者,加天花粉麥門冬??噬酰谆宵S連解毒湯主之。然疹發(fā)之時未有不口渴者,但當以綠豆燈心炒陳米湯飲之,白虎湯佐之。若恣飲冷水必生水蓄之證,其有口不渴,渴不欲飲者,脾胃虛濡,有痰濕也。身熱脈浮頭疼骨痛咳嗽氣急噦惡不食者乃傷寒而兼出疹也。以十神解毒湯或敗毒散主之。如夏月宜升麻葛根湯加羌活荊芥白芷桔梗前胡知母枳殼治之。若得汗而疹透,但身熱者,香薷飲合化斑湯療之。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痧疹雖云穢液之氣,必因風寒時氣攻擊則出,汗解之宜也,辛散之宜也。其可以苦者堅之乎,寒者束之乎。經(jīng)曰∶邪氣盛則熱,邪既盛矣非汗解何由而除。又曰∶發(fā)表不遠熱,表既實非辛散何由而解。若表虛自汗疹毒易出,而妄投發(fā)表之藥,不免蹈虛虛之戒;若表實無汗大宜表散,則皮膚通暢麻疹易出矣。若猶未出亦不可再汗,恐致亡陽之變,只宜常以蔥白湯飲之,臨證審明虛實而治之。
時行出疹發(fā)熱,以火照之遍身,如涂朱之狀,此將出之兆。形細密,與痘細密者相以,但疹子出而易沒,非若痘之以漸長大也。形鮮紅與傷寒發(fā)斑相似,但疹之粒有小頭,非若斑之皮紅成片如蟻蚤之跡也。發(fā)熱之時遍身汗出者,毒從汗解,玄府開疹易出也。有鼻中血出者,毒從衄解,俱不可遽止。若汗出太多,血出不止,此又火甚逼迫太過,致液妄流,血妄行,急以當歸六黃湯加浮小麥以止汗,茅花湯加元參百草霜以止衄,遲則汗出多而元氣虛,血出多而精神散,轉為不治之證矣。
渴喜飲水純是火邪肺焦胃干心火亢故也。初發(fā)熱渴者,升麻葛根湯加天花粉;已出而渴者,加天花粉麥門冬??噬酰谆宵S連解毒湯主之。然疹發(fā)之時未有不口渴者,但當以綠豆燈心炒陳米湯飲之,白虎湯佐之。若恣飲冷水必生水蓄之證,其有口不渴,渴不欲飲者,脾胃虛濡,有痰濕也。身熱脈浮頭疼骨痛咳嗽氣急噦惡不食者乃傷寒而兼出疹也。以十神解毒湯或敗毒散主之。如夏月宜升麻葛根湯加羌活荊芥白芷桔梗前胡知母枳殼治之。若得汗而疹透,但身熱者,香薷飲合化斑湯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