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查古籍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龔?fù)①t(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味苦,平,無毒。主治骨節(jié)熱,脛重酸疼。頭眩頂重,皮間邪風(fēng)如蜂螫針刺,魚子細(xì)起,熱瘡癰疽痔,濕痹,止風(fēng)邪咳嗽,下乳汁。久服令人身輕,益氣明目不老。可煮可干。一名漏蘆,一名天薺,一名伏豬,一名飛輕,一名伏兔,一名飛雉,一名木禾。生河內(nèi)川澤。正月采根,七月、八月采花,陰干。(得烏頭良,惡麻黃。)處處有。極似苦 ,惟葉下附莖,莖有皮起似箭羽,葉又多刻缺,花紫色。世方殆無用,而道家服其枝莖,可得長生,又入神枕方。今既別有漏蘆,則非此別名爾。(《大觀》卷七,《政和》一八四頁)